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百科|常识分享
分享各种百科|日常
020信息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百科|新闻 >  卖爆39年的王守义,调料界的“老干爹”十三香,为何现在不香了 有人开车400公里去喝,南京“手冲咖啡阿姨”怎么样了?


卖爆39年的王守义,调料界的“老干爹”十三香,为何现在不香了 有人开车400公里去喝,南京“手冲咖啡阿姨”怎么样了?

发布时间:2024-11-04 15:05:12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

卖爆39年的王守义,调料界的“老干爹”十三香,为何现在不香了 有人开车400公里去喝,南京“手冲咖啡阿姨”怎么样了? 

卖爆39年的王守义,调料界的“老干爹”十三香,为何现在不香了

每袋的利润只有8分钱,年收益却能高达20亿。

国民品牌王守义十三香开创了中国调料界的先河,而十三香的创始人王守义仅靠100元的启动资金,将十三香做成行业“大哥大”。

但是,如今的十三香竟开始驶向下坡路,年销售额只有海天调料的十分之一。

那么,王守义十三香为何会造成如今的局面?是经营不善还是品牌更新换代太快,亦或是其他原因呢?

王守义十三香如今的真实情况

在外卖行业兴起的今天,餐饮界对各种调料的需求量也日益激增。

许多商人预见调料界今后风光无限的未来,便纷纷做起了调味品生意。

从2010年起,层出不穷的调料在市面上疯狂销售起来。

到了2020年,调味品的市值从35.5亿慢慢激增到1500亿左右,可以说,调料企业正在如火如荼的席卷着市场。

而王守义十三香在这时销量却陷入下滑的趋势,反而是后来居上的太太乐集团占据了调料界40%的江山,就连依靠香菇酱成功出圈的仲景公司,股票价值也飙升至百亿元左右。

眼看王守义十三香集团即将陷入落寞的境地,此时它的高层决定改变营销策略。

2016年,王守义集团的董事长王银良引进了一批德国的调料生产高端设备,并重新盖了一座集办公与生产一体化的大楼,王守义十三香进入智能化的生产阶段。

有了现代化的设施,王银良又“大义灭亲”引进了新的人才资源。

以前,王守义集团的高层、销售和财务等一些重要的岗位,都是家族连襟人员来任职,这样的弊端是专业性不够,还可能造成以权谋私的现象。

所以,王银良委婉的将这些亲戚劝退了出去,然后开始采用内部员工提拔竞选和外部公开招聘的方式,来将这些职位补齐。

同时,王银良还减少了他两个亲弟弟的股权。

此后,王银良成了集团唯一有决策权的掌舵人,王银良开始专注在品牌研发上,只要员工提出好的建议,王银良都会认真解决。

而不管调料界市场如何变化,王银良始终坚守原料和配方不能改变的原则,保持真材实料的滋味。

王守义十三香集团在王银良的带领下,市场销量虽不如从前,略逊于其他品牌,但还是在调料界有一席之地。

王守义十三香的前世今生

王守义十三香的创始人王守义出生于医药世家,他的祖上在古时候经营着一家名叫兴隆堂的店铺,主要销售中药材和调味品的生意。

在王守义的祖父去世后,王守义继承了这间店铺,并得到了十三香的祖传配方。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兴隆堂的生意每况愈下,王守义为了维持家庭生活,把祖传秘方拿出来制成十三香来变卖。

起初,王守义只是在大街上进行叫卖,由于十三香完全采用20多种中药材的制作原料,味道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口味,所以当时生意非常好。

为了增加知名度,王守义在调料的外包装上都印上了“十三香”的字样,后来,王守义挣下了一点小钱,他们一家的生活也跟着好了起来。

1969年,国内发生了一些动荡,使许多生意人不敢再进行买卖交易,王守义被迫停止了十三香的售卖。

1984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王守义又开始重操旧业,他申请了一个营业执照,用100元的启用资金,在河南驻马店的一间小作坊里加工和销售十三香。

到了1984年的年底,十三香的生意越做越大,王守义自己根本忙不过来,于是,他的大儿子王银良决定辞职回家,和王守义以及三弟一起经营家里面的生意。

1985年,王守义父子三人设计出了十三香特有的品牌包装,并把十三香申报了商标注册。

1987年,十三香品牌注册完成,王守义三父子建立了大工厂来经营十三香。

1998年,是十三香品牌最巅峰的时刻,十三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当年成为全国30多个城市家庭的首选调料品牌,当年靠着8分钱的利润,年销售有4亿之多,一代商业帝国由此而生。

王守义十三香靠着薄利多销的经营手段,在2003年销售金额又增长到5亿人民币。

然而,王守义却在此时去世了,十三香没了王守义,品牌似乎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销量已经大不如前。

那么,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十三香不“香”了的原因

随着十三香定海神针王守义的离世,企业内部发生了许多改变,王守义的子孙后代动起了“坏点子”。

最先有想法的是十三香现任董事长王银良的侄子王太白。

王太白在英国留学的时候,就开始想着投资房地产的生意,他当年问家里要去几千万在英格兰的曼彻斯特买了十几处房子。

然而,英格兰遭遇了金融危机,当地的房价一跌再跌,王太白的资产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

但是,有钱就是任性的王太白又将400万的巨额投资了出去,结果还是赔个底朝天。

现在,王太白已经回到国内,在十三香集团上起了班。

而十三香董事长王银良也不满足集团单一的发展趋势,于是,他开始投资豆捞火锅店。

并在1年之内连开了500多家,可这些火锅店没开多长时间,就相继面临倒闭的境地。

后来,王银良又开始投资房地产、服装等产业,但都没能成功。

随着十三香集团在不务正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而导致了十三香的销量明显下滑。

加上市面上出现了许许多多十三香的冒牌货,十三香不“香”的原因也有情可原。

结语

十三香从行业翘首到如今的局面,最大的原因还是家族人员忘了初心,还好现在王银良迷途知返,专心经营调味品。

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塑,十三香还能重回巅峰。

在观看此文后,请朋友们踊跃点点“关注”和“赞”,以便您发现更好看的内容,也能快速与小编讨论感兴趣的话题,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有人开车400公里去喝,南京“手冲咖啡阿姨”怎么样了?

流量是门玄学,

网红就像放烟花。

- IP 关注-

流量就是门玄学,很多时候,你都不知道,为啥某个人、某件事,莫名其妙就火了,然后,又莫名其妙地凉了……

比如前不久,南京阿姨10元“手冲”咖啡爆火,每天卖500多杯...

有人千里迢迢驱车400公里去喝阿姨的咖啡,有人坐高铁到南京只为喝上一杯阿姨的咖啡,阿姨的咖啡滴滴丝滑梦萦魂牵,让千万网友排队,只为喝一杯10元“手冲”咖啡,然后再由衷来一句:“味道好极了!”。

那么阿姨是隐藏民间的咖啡界顶级大师?阿姨的咖啡豆来自啥古巴、摩洛哥某个不知名的深山里的神秘咖啡原产地吗?

统统不是。

阿姨70多岁,1个人经营“韩老太甘蔗汁”店,主卖甘蔗汁,也卖咖啡,一卖就是30年。

每一杯都是阿姨,先用剪刀剪开3条雀巢速溶咖啡,然后暖壶热水冲泡,再塑封,只卖10元。

就是这么毫不避讳,又这么一丝不苟。完全符合“手冲咖啡”这四个字的意义所在。

对此,许多网友觉得这个世界太疯狂,并表示严重怀疑那些开车几百公里去喝咖啡的网友的精神状态。

当然,也有网友深度探讨了阿姨爆火的各种深层次原因。

火了以后,阿姨的咖啡经常卖断货,她就会骑着电动车去小卖部进货,然后回店,接着“冲”啊!

同时,阿姨对品质有着执着的“坚持”,就是坚决只用“雀巢”,并且反复跟上门的客人强调这一点。

一位网友感到心酸:阿姨觉得大家喜欢自己的咖啡才火起来的,因为只有自己卖的是雀巢大名牌。

每天生意超火,导致阿姨每天要工作12小时,甚至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还要邻居来送饭。现在阿姨都“累得不开心了。”

当然最近,也不知是哪个“营销高手”指点、策划,如今的阿姨手冲咖啡,已经变了样,人家已经有了品牌,有了专门设计了Logo和包装。

还买了专门的咖啡预制机,再也不用剪开三条雀巢,拿暖水壶给你直接冲泡了。

应该说阿姨的“手冲咖啡”,无论从品质上、还是卖相上,都有了现象级的提升,结果就是:

门可罗雀,再也没有热度和流量了。

还有人说,阿姨没有拿热水壶来冲咖啡,显得没有人情味了;用咖啡机做咖啡,变成“预制菜”了。

总之,流量的事情就是这么莫名其妙,品质上去了,结果流量没了。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纷纷涌现起现象级的IP,热点,搞流量也成了许多人的思维模式,甚至许多知识付费博主趁势割韭菜,告诉你怎么成为“爆款”、怎么吸引流量。

但其实,在现在这个“流量时代”,可能我们的记忆就像一条鱼一样,只有8秒钟。

比如曾经爆火的淄博烧烤,巅峰期过后,热度逐渐退潮。现在一些当初曾“追风口”开店的老板开始考虑转让店铺。

2024年初,干完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又火了。媒体上又是“泼天的富贵”又是“天水麻辣烫的流量密码”,还“文旅城市的新赛道”。

然而从年初到年中,根据百度数据平台分析,天水麻辣烫的搜索指数已经直线下滑,5月份,“天水麻辣烫扎堆倒闭”又冲上热搜。

而前一段时间爆火的郭有才,也开始停播,“学习学习”。菏泽南站也发布公告:不再举办各类文娱活动。

无论是当初的淄博烧烤,还是前阵子的天水麻辣烫,更或者现在的王婆说媒,再到南京的手冲咖啡阿姨,现在的网红、热点的生命周期已经越来越短。

现在,谁还在关注当年的张同学,谁还能想到几年前的网红呢。

所以,对于流量,还是要有清醒的认识。流量不是万能的,而我们现在的流量时代,那些网红也也越来越像放烟花,瞬间璀璨,然而终归沉寂。

发布于:浙江?

热门阅读排行
© 020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