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视角】启示2024:中国水产养殖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附投融资汇总、产业基金和兼并重组等) 旧货交易成就万亿大市场
【投资视角】启示2024:中国水产养殖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附投融资汇总、产业基金和兼并重组等) 旧货交易成就万亿大市场,
【投资视角】启示2024:中国水产养殖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附投融资汇总、产业基金和兼并重组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国联水产(300094);百洋股份(002696);太湖股份(002696);好当家(600467)等
本文核心数据:水产养殖行业公司融资金额、水产养殖行业上市公司投资动向
1、中国水产养殖行业融资活跃度波动较大
根据IT桔子数据库,2018-2023年中国水产养殖行业融资活动数量呈现波动变化态势,年融资事件数从2018年的2起波动增长至2023年的7起,行业融资活跃度一般。
2、行业资本投资偏向成熟、规模型企业
分析历年来行业融资规模情况,2019-2023年期间,行业单笔最大融资规模保持波动变化。2022年,国联水产定向增发,水产养殖行业单笔最大融资规模达最高的9.82亿元。总体来看,行业融资规模较大。
从水产养殖行业的融资轮次来看,2018-2020年,行业融资以战略融资为主,占比达最高的44%。2021-2023年,股权融资是最主要的轮次,占比达33%,其次是战略融资和A轮融资。现阶段,中国水产养殖行业资本更偏向成熟、规模型企业。
3、中国水产养殖行业融资集中在广东、浙江等地区
从行业企业融资区域来看,近年来全国水产养殖行业融资事件集中在广东、浙江等地区省市,以上地区2018-2024年累计融资事件数量占比占全国总数的70%。其中,广东融资事件占全国融资事件总量的52%。
4、中国水产养殖行业融资集中于鱼类水产养殖
2018-2023年,中国水产养殖行业投融资活动活跃,投融资轮次主要集中在战略融资、股权融资等,鱼类水产养殖是最主要的投融资业务。
从中国水产养殖行业融资业务变化情况来看,2018-2020年,最主要的融资业务是鱼类、虾类养殖业务;2021-2023年,鱼类、虾类、贝类养殖仍然是最热门的融资业务,同时水产养殖产业链的海水养殖、水产养殖方案等环节布局力度提高。
2021年以来,水产养殖产业代表性企业的投资动向主要包括扩建产品生产线项目、建设科技研发中心、完善产品质量管控中心等。水产养殖产业代表性企业最新投资动向如下:
5、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兼并活动时有发生
随着水产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内企业兼并重组活动时有发生。2021-2024年,水产养殖行业兼并重组事件主要是通过纵向收购以满足企业一体化布局、通过横向收购完善企业的业务布局,以及在政府指导下对现有行业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6、中国水产养殖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总结
综合来看,中国水产养殖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情况如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旧货交易成就万亿大市场
本文转自:中国消费者报
《旧货行业发展报告(2024)》发布
旧货交易成就万亿大市场
■本报记者 桑雪骐
中国旧货业协会10月8日发布的《旧货行业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旧货流通行业交易额约为1.32亿元,同比增长5.6%。《报告》同时显示,旧货交易的业态和模式日益丰富,参与人群也越来越广泛。
“一个雪屋猫砂盆80转,挺新的,一直闲置”“凤凰折叠自行车,20英寸,50元转让”“滚轮电脑桌,收起来是圆筒形,赠送”……在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区的循环资源共享群里,记者看到有各种各样二手产品的转让信息,有些是低价转售,有些是赠送。
群成员“安静的玫瑰”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她在群里转让过物品,也接收过别人转让的物品。“平时我也会在二手平台上买卖物品,不过邻居间的转让,可信度更高些,而且能够看到实物。”她说。
产品更新换代频率加快,技术进步、产品使用生命周期明显延长等因素,使得居民家庭和个人手中的二手物品大量增加,处理手中二手物品的意愿也在不断增强。《报告》显示,旧货商品交易参与人群越来越广泛。78.3%的人进行过旧货交易,97.2%的居民家庭(人)有二手物品。“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显示,2023年二手电商用户规模为5.8亿人,同比增长25.26%。
旧货商品交易的渠道和模式也越来越丰富,《报告》显示,41.5%的受访者选择正规实体旧货市场,选择大型网络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的占39.5%,选择街边或商场内商店的占27.0%,选择校园跳蚤市场的占21.5%,选择社区跳蚤市场的占14.4%,选择流动摊贩的占6.6%、其他的占5.9%。
近几年,旧货品类由传统的电器电子、家具、图书、机械设备等品类丰富到名贵商品(奢侈品)、衣物、文娱体育器材、玩具、商用厨具等,基本覆盖了所有耐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领域。《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旧货业协会对行业较为典型的代表品类调查分析,电子电器类产品交易量约为41.34%;高档名品(奢侈品)、家具及衣物交易量约为25.13%;商用厨具、机械设备交易量约占13.1%,书籍及其他品类交易量占比为19.02%。
“二手交易平台的品类日益丰富,几乎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洪涛认为,这些商品性价比高,使得人们在追求时尚和品质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价格上的优惠,既符合他们务实的消费观念,同时又促进商品社会效用最大化,促进低碳绿色消费风气形成。
《报告》指出,面向消费者需求渠道的多样化,行业企业的经营业态、模式创新提速,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线上企业依托数字化营销,将用户聚集,线下开设实体体验店,供消费者购买前真实体验及售后维护保养等,弥补了线上交易缺少的感知体验和信任感。实体市场通过建立微信群、开发小程序等方式,为线下二手交易“牵线搭桥”,分享交易体验,弥补了线下交易触角少、获客不足等弱点。经营企业除传统的购销模式外,更多采用寄卖、拍卖等模式进一步拓宽经营方式,并探索私域电商、社交电商等新兴特色模式与行业的融合发展。
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将提升旧货交易鉴定的效率和透明度。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可以精确估算出旧货的质量、价值、真伪,减少交易中的欺诈和误解,还可以精确地向消费者推荐更匹配的旧货,提高成交率和减少交易成本。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