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四小宝”,成色几何? 阿里巴巴迎来发展新起点| 头条热评
阿里巴巴“四小宝”,成色几何? 阿里巴巴迎来发展新起点| 头条热评,
阿里巴巴“四小宝”,成色几何?
无心插柳柳成荫,阿里巴巴系的主业陷入苦战之际,曾经的边缘业务,却正在焕发生机。
1688、闲鱼、钉钉、夸克,这个业务线被视为阿里集团新的增长曲线,是淘宝、支付宝之外,新的“阿里四小宝”。
一、1688,老树发新芽
1688,实际是阿里巴巴本巴。
阿里巴巴最早启用了两个域名,一个是 Alibaba.com.cn ,一个是 Alibaba.com 。前者内部习惯上叫“中文站”,后者在内部称为“国际站”。
阿里巴巴中文站,即为1688平台的前身。当时,该平台主要定位于服务面向国内中小企业间的在线交易。
中文站的收入来源之一是卖“诚信通”。
这是个什么东西呢?简单的说,就是卖一个“执照”给要在阿里巴巴上做生意的公司。你没有这个“诚信通”,在网站上做生意没有信用评级。买了“诚信通”服务,阿里给你做第三方认证,主要是核验一下公司的营业执照。
就这么一个服务,一年 2300 元。这个业务在当时占营业收入 20%~30% 。
2005年,看到了百度竞价排名的成功,阿里巴巴也推出了“关键词竞价”,这在此后全网电商平台都是最重要的收入模式之一。
2007年,阿里巴巴第一次上市港交所,代码为1688。
因此,2010年3月,阿里巴巴中国站整合升级改名为“1688批发网”,从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的转型。
2012年7月,阿里巴巴集团调整淘宝、一淘、天猫、聚划算、阿里国际业务、阿里小企业业务(1688)和阿里云为七大事业群,内部称“七剑”。
其中淘宝网为B2C网购平台、天猫为B2B2C平台、一淘为开放式购物搜索和消费者返利平台、聚划算面向团购领域、阿里国际业务负责中小企业的海外发展、阿里小企业业务负责国内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以及阿里云负责云计算。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服务的扁平化,特别是“拼多多”的崛起,带领产业带厂商直接面向C端消费者市场,一方面提升了小企业的利润率,一方面加快了市场反馈效率,所谓小企业业务(即业内所说的“小B”)的边界已经不再清晰。
例如在1688,大部分厂商已经支持“一件代发”,相当于零售。但是基于平台定位,1688又无法让商户提供消费者级的售前和售后服务,这严重制约了1688的口碑。
而在消费者市场的主战场,淘宝和拼多多苦战之后,已经基本放弃了正面对抗,近期已经通过各种说辞,从“仅退款”核心战场撤离。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淘宝的撤退,给了1688战略机遇。
拼多多的主要资源来自于产业带企业,也是低价杀手锏的底气所在。
而1688恰好在这个细分领域是老树盘根,枝繁叶茂。如果能对平台规则进行适应C端市场的改造,则会成为拼多多不可不正视的对手所在。
但是,大船难掉头,阿里巴巴集团是否愿意将1688全面转向消费端,以及接受由此带来的巨大内部变革,尚未可知。
对此,你怎么看?
二、闲鱼,一种生活方式
2012年,阿里巴巴以淘宝为平台推出“淘宝二手”,这是闲鱼的前身,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让阿里巴巴看到了二手物品交易市场的潜力。
2014年6月,“淘宝二手”正式更名为“闲鱼”,7月推出“闲鱼”APP,用户无需注册店铺就能卖闲置物品,开始独立发展。
新一代年轻人是物质相对富足的一代,随着消费观的逐渐成熟,他们开始学会剥离品牌、面子、标签、渠道带来的溢价。
随着省钱变成年轻人的“新攀比”,闲鱼已经变成了年轻人们的省钱“快乐老家”。
在闲鱼上,你几乎可以买到除了违禁品之外的所有商品和服务。
其中比较有意思的包括:超级低价转让薅羊毛而来的各种折扣券;企业员工内购价的各种商品;团购囤积的停车券购物卡抵用积分等等。
不过张栋伟不建议你在闲鱼购买数码产品等存在“翻新”可能性的物件,也不要购买需要进行售后服务的商品,因为闲鱼不是按照零售市场管理规则,遇到欺诈销售时非常难以维权。
在二手交易领域,安全和信任是永恒的主题。
与传统零售不同,二手交易涉及的商品状况、真伪辨别、交易流程等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平台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机制和信任体系。
基于阿里的基础设施和支付宝作为托管支付的安全保障,闲鱼在交易安全保障方面已有不错的基础,但在防止原单货交易方面尚待提升。
闲鱼作为平台,如果像“原单”那样全面扩大鉴定服务,就会提升交易成本,影响交易规模。
尤其对于低价格的物品或者服务,专业鉴定看起来没有必要,但是其实这种交易频次很大,累计金额可观,完全放任就会影响用户体验和口碑。
所以,闲鱼或许应该按照物品类别、交易金额,设置“强制鉴定”“有偿委托鉴定”,以及面向低价格物品引入AI辅助鉴定。
更重要的是建立完善信用体系,在现有芝麻信用的基础上,开发更加针对二手交易场景的信用评价维度,形成自有的“闲鱼分”。
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法定资产,闲鱼在这个方向上投资,物有所值。
闲鱼目前被阿里集团寄以厚望,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不要犯一味追求“出圈”所导致的负面后果,仅仅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就很多个先烈给出过惨痛教训。
三、钉钉,让社会人变成工具人
二马相争,唯有钉钉。
马云基于对马化腾的微信,立项开发了“来往”,但是竞争失败。
2014年,大众战略认输的阿里,将“来往”团队转为面向企业市场,虽然打不过微信本信,但是对企业微信这个细分,还想再搏一下。
2015年1月16日,钉钉1.0版本正式上线,进入企业级市场,提供pc版、web版和手机版,支持手机和电脑间文件互传,具备企业通讯录、已读未读、ding消息、企业群、个人免费电话和澡堂等功能。
同年5月26日,钉钉2.0版本发布,首次融入协同服务,提出c - x概念,包括c - mail、c - space、c - oa功能。
8月31日,钉钉正式推出开放平台。
11月24日,钉钉创新推出了最重要的战略动作,即基于钉钉平台的企业服务共创计划,首个战略合作伙伴是优步。
通过企业服务共创计划,钉钉平台攻城略地,成长迅猛。
截至2023年年底,钉钉用户数已达7亿,其中包括企业、学校在内各类组织数达2500万。
只是,原本计划叫板微信的钉钉,敌人却换成了字节跳动的飞书。
由于张栋伟本人目前无业漂流,没有机会去大厂当工具人,所以对钉钉的使用体验约等于零。
如果你使用了钉钉,欢迎留言分享。
四、夸克,富二代的新故事
夸克(英语:quark,又译“层子”或“亏子”)是一种基本粒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
阿里巴巴的夸克,就是这么一个粒子,本身没有开创新领域,但是在却始终能在旧领域中搞出新开创。
在2017年前后,手机浏览器市场被各种弹窗广告、推广和资讯信息覆盖,有效搜索变得越来越难。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阿里旗下的UC浏览器团队内部孵化出了夸克浏览器。
夸克浏览器在推出之际,以极简风格著称,前端页面极度简化,只有搜索输入栏和自定义网站组合板块,无其他广告和推送信息。这种干净、无干扰的页面设计,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群体。
面对浏览器市场的激烈竞争,夸克浏览器逐渐将重心从浏览器本身转移到搜索领域,slogan也转变为“新生代智能搜索”。夸克围绕搜索主定位,开辟出智能搜索内涵,以去广告、精准化的体验,成功切入搜索引擎市场。
基于年轻人强烈的视频分享需求,夸克又推出了网盘,大空间,在线看,高清晰,种子足,dddd,yyds。
自从去年被好友 兔子Jim 安利了夸克网盘,我就基本再没去过电影院。
业内评选在县城,年轻人们 " 打死不卸载 " 的 App 之一,除了微信、拼多多,便是夸克。
如今,基于阿里的云基础和AI战略,夸克正在进入更多现有的市场领域,比如扫描文章,PDF转换等等花哨的尝试。
你,是夸克会员吗?
尾声:
蔡崇信、吴泳铭接手阿里巴巴集团领导权以来,改革措施不断。
虽然淘宝天猫主业积弊甚久,还需要原单以时日才能看到重大成效。
但是从1688、闲鱼、钉钉、夸克“阿里四小宝”的近年表现看,阿里巴巴集团的价值回归还是指日可待,未来可期。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
作者:张栋伟(资深互联网分析师、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实战大学生创业》作者)
发布于:河南
阿里巴巴迎来发展新起点| 头条热评
“阿里巴巴集团完成三年整改”“已全面停止‘二选一’垄断行为”“合规整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对阿里巴巴集团合规整改的督导情况,并且在情况通报中主动释放支持鼓励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创新发展的积极信号,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2021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
然而,更要注意这份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还有下半段内容——“向阿里巴巴集团发出《行政指导书》,要求其围绕严格落实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内控合规管理、维护公平竞争、保护平台内商家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进行全面整改,并连续三年向市场监管总局提交自查合规报告。”
三年来,阿里巴巴进行了全面整改,并逐年提交自查合规报告。在此基础上,市场监管总局对其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深入核查,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了执法效果评估。如今,市场监管总局选择向社会公布阿里巴巴合规整改的情况,既是对其整改成果的肯定,也是为了让公众了解最新进展,以公开透明的执法程序,进一步传播和强化合规经营意识。
回想2020年,当时部分平台企业存在强制“二选一”、大数据“杀熟”、侵犯消费者隐私等一系列乱象。为了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国家强化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其初衷是要以规范促发展。
从治理效果来看,我国网络零售市场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公平竞争秩序有效恢复,平台间竞争活力明显提高,平台经济发展质量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合规发展意识深入人心,消费者权益保护保障也得到了明显增强。以阿里巴巴为例,企业在董事会层面建成了合规及风险委员会,上线了交易订单数据加密和隐私号码保护等功能。
需要强调的是,我国高度重视并一直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多次强调规范发展是为了更好发展。但在互联网舆论场中,“规范”被重点强调,而“发展”却往往被选择性忽略,只看到了“吃药”的表象,没有看到“治病”的初衷。这是一种误读。这次监管部门公布阿里巴巴合规整改情况,也是为了让更多人亲眼看到“治病”的效果。
从全球范围来看,对平台企业的监管都是当下的重点和难点。在欧洲地区,有谷歌购物比价垄断案、谷歌安卓手机操作系统垄断案等;在美国同样有一系列针对谷歌等企业的反垄断调查和诉讼活动,这些都对全球平台经济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国正与全球经济体一起探索平台经济治理的新难题。这三年来,不仅阿里巴巴作为企业完成了整改,我国也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完善了平台经济的常态化监管机制,构建了一系列反垄断合规治理体系,形成了刚性执法与柔性监管、预防性监管相结合,“三书一函”等监管制度,提供了反垄断监管执法的中国方案。
合规是必修课,发展是必答题。如果把对阿里巴巴的立案和结案看作是两只靴子相继落地,那么,此时宣布整改完成,意味着企业从内到外都换了一身新衣服。正如阿里巴巴在回应中所说,“这是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业内也普遍感受到了积极信号。
平台经济是创新的产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平台经济创新发展,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作为我国平台经济的代表性企业,阿里巴巴虽已完成整改,但其所在的平台经济面临着新的挑战。竞争格局在变,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在变,消费者需求也在变。平台经济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平台企业需要锐意改革、创新求变。
期待阿里巴巴等平台企业能找到新的战略定位和发力方向,轻装上阵谋发展,抖擞精神再出发,继续立足创新、坚持合规经营、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颖)
(责任编辑:冯虎)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