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百科|常识分享
分享各种百科|日常
020信息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百科|新闻 >  中国到底哪里的凉凉凉凉面最好吃? 中国最被低估的面食,它排第二,没谁敢排第一


中国到底哪里的凉凉凉凉面最好吃? 中国最被低估的面食,它排第二,没谁敢排第一

发布时间:2024-12-22 10:04:53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

中国到底哪里的凉凉凉凉面最好吃? 中国最被低估的面食,它排第二,没谁敢排第一 

中国到底哪里的凉凉凉凉面最好吃?

来源:地道风物

天下凉面三要素:

面筋道,酱给力,

配菜越丰富越好!

小暑将至,全国各地即将开启烤熟模式。

此刻最需要被拯救的,就是提不起来的胃口。清粥小菜略输滋味,生鲜沙拉稍逊风骚,数炎夏风流,还看凉面——拯救味蕾,还能吃饱。

“冬至饺子夏至面”,这就是先人的智慧,

吃凉面不仅拯救胃口,还在于小麦新收,

有农忙过后的尝鲜、富足之意。

凉面啊凉面,简简单单一碗碟,却能打破时空,引无数食客竞折腰。

你看,这碗惹人食欲的鸡丝凉面,全国都爱;陕甘一带的浆水面,酸辣劲爽;贯穿华北的麻酱凉面,香气四溢;川渝地区的甜水面,热情似火;新疆的烤肉黄面,豪横霸气;还有兰州凉面、山西莜面、天津捞面,以及大东北的荞麦冷面,一起丰富你的夏天。

全国各地,特色凉面之多,一下子竟然数不过来。

图为饸饹面与凉皮。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fenking

凉面,大有乾坤。检验一碗好凉面的标准,无非是面条要筋道、酱料要给力、配菜越丰富越好。那么问题来了:中国这么大,哪里的凉面最好吃?

大西北:

吃面全国第一,凉面也要霸气

凉面,甘肃人的夏天本命。

兰州牛肉面,全国如雷贯耳,

但兰州凉面,可是个宝藏。

先说兰州。这里的凉面,与牛肉面一脉相承——精面下至锅中九成熟,迅速淋上清油,风扇下吹凉,远看就是金灿灿的“面山”;另一边,黄瓜丝、胡萝卜、豆腐片等五颜六色的配料,装在高脚大碗里,等待着与凉面的夏日合体。

甘肃凉面,百卤百味,每家都有秘方。

图 / 网络

兰州人吃凉面,分宽细和荤素,其中素凉面拥趸最多,灵魂便是那热卤子——将蔬菜切片,入汤熬煮,再勾上薄芡;抓上一把面,浇上热卤子,再加入油泼辣子、蒜泥汁、芥末汁、麻酱汁,以及大嘴壶里的老醋,还能就着烤肉串,“干散滴很”!

做凉面是个苦活,面下早了要隔夜,

下迟了赶不上卖,所以又叫早凉面。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Oran

一碗兰州凉面,以筋道论英雄,更以卤子论好坏。至于谁家的最好,那都是老兰州心底最馋人的秘密。

天气越热,浆水面就越有脾气

谁才是大甘肃最生猛的饮料?不是杏皮水,不是大绿棒子,而是浆水。

浆水面,冷热两吃,非常神奇的味道;

夏天来一碗,就是最简单的幸福。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草欢食摄

它发源于黄土高坡,由芹菜、野菜和面汤发酵而成,酸味足以驱逐暑热。平时,它可以当饮料喝,天越热越能“解毒”;它还能下面条,就是陕甘宁一带常见的浆水面,消暑能力MAX!

做浆水面,要用筋道的手擀面,趁热放入汤碗;另一边,浆水从缸里取出,以热油炝过、放入腌韭菜,再与热面结合,就是惹人舌根生津的浆水面了。

浆水除了下面条,还能做成浆水鱼鱼。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图瑞

浆水面,酸味浑厚、还带点辣,能最大限度催化你的胃口;天越热,这种催化能力就越强,第一口先清暑热,第二口唤醒饥肠,第三口直接胃口大开,呼噜噜吞掉一大碗,再来!

南米粉,北饸饹,“压”出来的快乐

浆水面,自带一股奇味,总有人会被吓跑。一碗饸饹面,又香又凉,码在碗里、泛着黑光,再挑剔的馋虫也要被勾起来。

整个大西北,杂粮遍地跑,

做成饸饹面,美味又地道。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图瑞

饸饹,也是黄土高原一带特有的面食,以荞麦、豌豆等杂粮制成。它与一般面条不同,既不用擀,更不用切,直接压制,方便又快捷。

压饸饹,与南方的生榨米粉如出一辙。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孟庄主

即便如此,做饸饹阵仗极大,需要动用专门设备——床子。先将和好的杂粮面,塞入带漏眼的容器里;压出细长条状的饸饹面,漏到下方的开水盆里,煮熟过水,浇上各色调料,就是爽滑又筋道的饸饹面——像不像南方的凉米线?

东北人表示,

冷面才是凉面界的王!

东北的夏天,冷面能顶半边天,一碗碗带着冰碴子的冷面,就是人间消暑神器。不过呢,东三省冷面豪杰众多,要真搞论资排辈,那可是谁也不服谁。

带着冰碴子的冷面,先喝一口汤,

暑热瞬间就褪去了一半。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一碗豆花

延吉冷面,江湖盟主在此

东北这么大,延吉冷面是公认的正宗。它来自吉林,不仅是朝鲜族同胞的日常消暑美食,更是生日与节庆的镇桌担当。

延吉冷面的灵魂,是五味俱全的汤底。

图 / 网络

做延吉冷面,要先炖一锅牛肉清汤,仔细捞去浮沫,让汤底不见油星,却无比醇厚;荞麦面冷水冲凉,放入以白糖、米醋调味的汤料里,再放入牛肉片、半切鸡蛋、泡菜等,以及点睛之笔的水果片,让酸甜咸辣四种滋味在碗里碰撞;吸溜一大口面,爽!

豆浆面,制作比延吉冷面简单些。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Kristina

除了冷面,吉林还有另一款消暑姐妹花——豆浆面,也叫凉豆面。将鲜豆浆以盐调味,冷藏以后代替肉汤,放入冷却的荞麦面,就是豆香醇厚的另一番天地。

鸡西冷面,西塔冷面,都不服!

东北大冷面,延吉唱主角,却也少不了各地的江湖特色。

鸡西大冷面,冷面界的重口担当。

摄影 / 初级饕

黑龙江鸡西,位于祖国东部边陲,这里的冷面大有来头。比起延吉冷面,鸡西冷面以酱油清汤代替肉汤,侧重咸酸味;牛肉和水果则多半省略,取而代之的是“冷面菜”——几十种形态各异的辣拌菜,肉类、蔬菜、河海鲜皆可拌一拌,总之一定要辣。

鸡西大冷面,一定要配大白梨!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摄影师75号

被改造一番的鸡西冷面,瞬间成为了祖国边陲的重口担当。一口面下去,柔韧耐嚼、滑顺润喉,其中的辣、咸、酸、鲜能瞬间勾出你的口水,再配一口冷面菜,灌一口大白梨,沁人心脾、荡气回肠。

一句“西塔大冷”,就能分辨沈阳人。

一定要辣!

到了辽宁沈阳,冷面又有另一种样貌。当地有家冷面馆子,一年四季人满为患;食客宁可蹲在门外,也要左一口冷面、右一口鸡架,有滋有味地享受着。食客们管这里叫“西塔大冷”,这也是沈阳著名的饮食暗号之一,对上了就是舌尖死党。

西塔大冷面,如今徒子徒孙无数,

点睛之笔是一大勺香喷喷的辣椒面。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PAOPAOANFANG

西塔大冷面,当头就是“冷硬酸辣”四个大字。冷,就是无论什么季节,面都是凉飕飕的;硬,在于面条必须现压,里头混着些疙瘩,嚼劲满分;酸,是醋味汤底的味道;辣,除了里头的辣白菜,还有一大勺特色辣椒面,又冰又辣,真正的刚柔并济,令人无法自拔。

中国这么大,

凉面竟然一脉相承?

从华北到西南,再到全国,饮食风格千差万别。然而,我们各自的凉面,都有一个显著共同点——以酱为核心,拌出一个跨越地域的凉面宇宙。

四川人的鸡丝凉面,天津人的麻酱捞面,

关键都在于某种酱,拌出一片美味天地。

一口麻酱,统一了京津冀鲁

京杭大运河,沟通了无数水系,更促成了沿线的饮食交流与融合。比如,一罐香喷喷的麻酱,南至扬州,北至北京,都是呈味的基础。

临清什香面,先是一碗白水凉面,

要配上十几道打卤,以及麻酱。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火车头88

山东临清,地处冀鲁交界,曾是明清时的江北五大商埠之一。当地特有的临清什香面,除了过水晾凉的手擀面,还要摆上至少10种时令配菜,足足摆满一大桌;紧紧依偎着凉面的,必须是灵魂般的麻酱,它能调和百卤,让面挂满奇香。

一桌子酱和卤,配一碗白面,这便是属于漕运渡口的豪奢日常。

天津捞面,是临清什香面的plus版,

配菜更多更丰富,不变的还是麻酱。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老顽童Simon

许多山东人赴京津闯荡,自然也带上了鲁菜基因——什香面到了大城市,演化成进阶版的天津捞面。

天津捞面,夏天凉吃最开胃,普通版需要配4种炒菜:清炒虾仁、韭菜香干、糖醋面筋与摊黄菜(炒鸡蛋);若是豪华版,配菜绝无上限,但必有讨吉利的红粉皮,海味十足的三鲜卤,以及由油条、酱豆腐和麻酱,搭配制成的果子卤——油条拌凉面,天下仅此一味。

在天津,捞面又称为“喜面”,

婚庆、生日等喜事必备。

图 / 网络

它们的底色,都是麻酱凉面。到了北京,面一如既往,酱却有了新的创造。

麻酱,气味芬芳,能极大催化食物的鲜。但它也有缺点:自带微微的焦苦味,足以折磨敏感的舌头。于是,酷爱麻酱的老北京们,在麻酱里掺入了一定比例的花生酱,柔顺的二八酱就此诞生。它,也是北京凉面最朴素的底色。

北京凉面,以二八酱为基底,

搭配黄瓜、鸡丝、芝麻等,

一种真切又平淡的庶民风味。

川味凉面,关键在于辣椒油

同样是用酱,川味凉面又是另一番天地。

四川营山凉面,麻辣咸香四味兼备,

不仅远近闻名,更是中式凉面的代表。

整个大西南,基本是米粉的天下,唯川渝二地面食坚挺,皆因自古以来,四川盆地便是小麦产区,吃面也自成一派。营山凉面,以碱水面打底,端上来红红亮亮,热情的辣意先是进攻鼻子,再直取你的舌尖,一口下去就是大汗淋漓、暑意顿消,又是胃口大开的好汉一条。

营山人四季皆吃凉面,大年初一更必不可少;

他们的凉面手艺,影响了整个川味凉面江湖。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鲸尾视觉

神奇的是,营山凉面虽火辣无比,却不见辣椒身影。原来,当地人深谙凉面之道,辣椒炝油后被过滤一空,只剩惹人生津的香气与色彩。再加些喷香的保宁醋,以及点睛之笔的豆芽,简单汇聚一碗中,便胜却人间无数。

广元凉面,汉中米皮的孪生兄弟。

摄影 / 初级饕

一座米仓山,隔出了四川广元、陕西汉中两兄弟;同一个米皮,更有了两种叫法和味道。广元凉面,也叫蒸凉面,偏偏它是用米做的,长得也和汉中米皮极其相似——先将大米与糯米混合磨浆,蒸熟后晾凉切条,再以酱油、蒜汁、醋和辣椒油(必不可少!)调味,满满的川式撩人麻辣,一吃就上瘾。

鸡丝凉面,川味凉面的代表作。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yankejia

这些凉面,出了四川,多半是要变味。唯有鸡丝凉面,从北宋兴盛至今,一路不忘初心,征服了全中国人的夏天胃。

鸡丝凉面,用“水叶子面”淋上秘制辣椒油,以及精心调制的凉面汁,再撒上鸡丝及豆芽即可。一筷子下去,三种口感、五种味道在嘴里碰撞,能够直击心灵;也难怪,它承担了中国凉面招牌的重任,直接走向世界,征服每一个不分肤色的馋虫。

凉面终极奥义:

家常食材,味道却直击人心

实话说,凉面宇宙这么大,选手们却个个是食圈异类。

四川甜水面,辣里伴着甜,

分不清楚是点心,还是主食。

摄影 / 初级饕

不信你就细细品:绝大部分中国菜,崇尚热食;唯有凉面,直接舍弃了温度,以更纯粹的调味而非烹饪技法取胜——而且,它还是主食,更是容易坨掉的面条。

面条冷吃,背后是烹饪技法的演进。从古至今,面条最大的敌人是时间,它会造成淀粉老化,让面条变得生硬,俗称“面坨了”。所以,一般面条必须趁热吃,直到一千多年前、唐朝人的全新创造——槐叶冷淘。

曾经,凉面是一种非常高级的食品,

如今,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仙人板板

槐叶冷淘,就是将槐叶捣碎滤汁,混入小麦粉做成面条,煮熟后放入清水中浸泡,故名“冷淘”。这种颜色碧绿的凉面,利用槐叶里的天然多糖,让面条能长时间保持筋道;后来,人们发现在和面时加入碱水,能够产生类似的效果,“冷淘”便走出庙堂、逐渐大众化,最终演化成我们无比繁盛的凉面宇宙。

新疆烤肉黄面,能刷新你对凉面的认知:

一口是火热肉汁,一口是清凉一夏。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CL160

没错,小小的凉面能够穿越时空,串起中华各地的不同食俗,以筋道口感、生猛酱料和丰厚配菜征服夏季昏昏沉沉的胃口。它是极简主义的面食传奇,哪怕一些凉面看似豪奢,实则是朴实无华的底色——都是用最家常的食材,做出最深入人心的味道。

这也是为何,天下凉面千千万,你心中最念兹在兹的,还是家里做的那一碗。

凉面宇宙这么大,真正的冠军,

只属于家中厨房,无冕之王。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Flute_Rong

人生啊,就和一碗凉面一样,不一定要热热闹闹。简简单单却能直击心灵,平平凡凡却能滋味万千,这才是翘楚,才是人间至味。

文丨水水

图片编辑 | 水水


中国最被低估的面食,它排第二,没谁敢排第一

饺子代表年节,面条煮尽岁月,包子承包早餐,大饼也成热梗……

唯有馄饨,隐于日常,却让人念念不忘。

那总有一种馄饨,会在晨昏时分叫醒你的肠胃。

或许是丰子恺笔下的“馄饨担”,热乎乎一碗,在寒冷冬夜暖了女儿的心;或者是《花样年华》里“苏太太”的一碗云吞,看张曼玉身着旗袍,拎着保温桶穿越于市井,暖意动人;又或是寻常巷陌里,被早起的人团团围住的路边摊,当笊篱带着汤汤水水在白雾中“潜行”,多少个重复的日期被过滤,留下的都是暖心而难忘的岁月……

不论命运以何等凶猛的姿态,扰乱我们的生活,只要有一碗暖意融融的馄饨,就能将我们重新拉回正轨。

馄饨身上的轻柔与暖滑,能抚平生活的粗粝;而它的包容与治愈,也装得下世间的广大与细微。

一点袅袅升起的烟火气,就这样抚慰了凡人的心扉。

走遍万水千山的徐霞客,称它为“天下第一鲜味”;食尽御膳宴席的慈禧,味觉失灵时也念叨着“刀鱼,刀鱼”。

如果说哪种馄饨最金贵,昔日长江三鲜为首的刀鱼馄饨,列作第一位。

骨骼清秀,身姿修长的它,如一抹华丽而闪着银辉的刀。与柔嫩的春韭相合,便是一方白玉新绿,极鲜极美,将整个江南的春天化为舌尖的风味。

考究的江阴人会挑选早春出水的鲜货,肥硕而鲜活。由于细刺繁多,他们会在剔去鱼主骨后放于鲜猪皮上轻轻敲打,当软刺嵌入肉皮,刮取下来的便是最嫩的鱼肉。以此做馅儿,配以猪骨鸡汤与刀鱼骨汤,翩然入口,无上香鲜。

或许是地如起名,一个江苏的“蘇”字有草,有禾,有鱼。这里的风味离不开水。鲜字入水,鱼虾不离。若是刀鱼太金贵,别急,包容的馄饨,也能容纳平凡的鲜意。

一碗无锡的开洋馄饨,一样能奏响鲜美的序曲。

江浙沪一带,对“开洋”一定熟悉,其实就是虾米。不过包入开洋馄饨的虾干要丰满大只些许,点入鲜肉与榨菜,煮后飘扬于猪骨汤里,还要加上金黄的豆腐干、蛋皮丝点缀,三鲜齐聚,得名三鲜馄饨。

手推的皮子薄厚均匀,一咬有韧劲儿,却在光滑之余,牢牢锁住三鲜之味,难怪无锡人赞它“皮薄、馅多、汤鲜”,不论是清晨的一勺清汤抚慰,还是深夜食堂的美味约会,只对它有感觉。纵然未有刀鱼之金贵,却有另一番平凡之美。

而到了上海,三鲜馄饨里的豆腐干丝就变成了紫菜。包容度不光延展到了食材,更连大小都装入“胸怀”。上海的小馄饨会在汤底里加入虾皮,一勺化开猪油的鲜汤环流碗中,香气升腾,肉馅儿弹牙。再要一屉小笼馒头(小笼包),才是阿拉上海宁心底的老味道。

大馄饨则肚皮鼓鼓似元宝,用更厚实的面皮裹入饱满的馅料。一点清新的芥菜让猪肉都变得爽口,一咬下去全是馅儿,真叫人忍不住沦陷其中。难怪民谣里唱“实墩墩,香喷喷,团团坐,热闹闹”。

小馄饨饱腹,大馄饨管饱。馄饨之鲜,装得下中国人的童年回忆和儿时味道。

南疆风沙猛烈、昼夜温差大,碳水与牛羊,是当地人餐桌上的美味奇招。

在浩荡天地间游牧的新疆人,放养着肥美的牛羊,也将五分豪气化为风味——一碗用羊肉与洋葱、胡椒、孜然、盐混合包成的新疆版馄饨(曲曲),不但能够提供充足的热量,也能踏实抗饿,成为他们远距离跋涉的力量来源。

馄饨到了新疆,豪气层层递增。不光是馅与别处不同,就连汤也更重味浓。

不单独下在清水,而是直接在羊骨汤里煮熟的曲曲,彻底将羊肉的肥腴浸透了面皮。新疆特有的多汁番茄,又用一抹酸甜,在酸汤中赋予了回甘。

于是你便能够在一碗馄饨里体验到羊鲜、洋葱辣、番茄酸甜的三味交织。配上北方特有的开阔景致,不免酣然畅快。

若是遇上了胃口更大的知音,新疆朋友还会端上刚炸好的油香,配凉拌小菜。当滚烫的酥脆、多汁的馄饨和清鲜食蔬汇聚一堂,风味也就如万马奔腾于唇舌之间,豪情万丈。

如果说北方的新疆代表了馄饨的豪放,那沿海的广东款款端出云吞,便凸显了馄饨的矜持。

“云吞”,名字自带诗意,配面一起,便是老广心中的白月光。

“九钱面,四粒云吞,一壳汤”,面如仙女的丝带游弋于清润的汤色里,仙灵灵的云吞,皮薄金黄,内馅透粉,裹着丝丝热气,在汤里浮沉。

矜持的云吞,一定要细细的品。

一品鲜浓清凉的汤,二尝细滑鲜韧的细蓉,三咬包入了虾籽的云吞,感受弹牙的快感,带来鲜美的谐振。

竹升压出的面,带着淡淡的麦香,每一道弯曲都透露着它的柔软。带着“金鱼尾”的云吞薄可透光,轻轻一抿,面皮却激出清澈的鲜汁,尤为销魂。

广式云吞,除了三肥七瘦的矜持,更有作法的精致。三秒包一粒,十秒就下锅、再经过冷河、沥水、点猪油一捞,云吞在上面在下,行云流水便是它。

就连一向风风火火的油炸技艺,遇上广式云吞,也忍不住温柔以待。

在油锅里换上金衣的炸云吞,身姿绰约。通透的薄皮愈发酥脆,蘸取当地特有的甜辣酱,一声脆响,一生难忘。

豪放外露,矜持内秀。馄饨之奇,颇有个性,才装得下中国人的南北物产与高超技艺。

再没有哪种食物,能以如此销魂的样貌,亮相于早晚,通行于南北。

一张薄如蝉翼的面皮,一折就起了纵深,一捏就包下乾坤,一煮就行云流水,一咬就千滋百味……

论一生万物的招牌,我想非馄饨莫属。

绉纱馄饨,两个同样的偏旁,交织出飘逸的痕迹。最为通透的面皮只消轻轻一捏,便皱出万千“涟漪”。美人肌肤的吹弹可破,或也有所不敌。

经行的褶皱,让面皮紧贴刮起的小小馅心,而留白的边角,似裙摆,如纱衣。层层叠叠在滚沸的水中旋舞一曲,捞出后又如花瓣绽放,褶皱美不胜收,自是曲径通幽。

而苏州的泡泡馄饨,则是另一种风韵。

个头秀气,外表却独行其道。只见熟练的老师傅将馅料擦到面皮一边,巧手一捏,便成中空,即使下锅煮熟,在碗中仍似泡泡漂浮,以此得名。美得潇洒而生动。

有的店家会用猪骨和鸡架煲汤,烫熟的泡泡馄饨轻触便破,肉鲜与汤鲜叠合,鲜得一骑绝尘,连回味都像是在与美味约会。

一面曲折,百转千回,一面洒脱,飘逸于味蕾。馄饨之美,装下了中国人的想象力与匠心。

面皮与馅料,是馄饨的表里。

浓酱或清汤,则在不同温度下为馄饨增添新的香味。

一份鲜拌冷馄饨,堪称江南人的夏日时令美食。现做现吃的馄饨,在刚出锅后晾凉,便多了一丝冷峻的韧劲儿。

撒上嫩绿的香菜,浇上葱油和酱汁,或者花生酱,便化为舌尖的一抹清凉,让人垂涎三尺。

拌馄饨的馅料也很多样,除了荠菜肉馅、三鲜馅儿、还有虾肉馅儿、青菜馅儿……配上一碗清汤或大米稀粥,吹着夏夜的晚风,自在皆在心中。

恰好挂在馄饨面皮上的酱汁,稀稠适中,咸鲜得宜。若是配一份辣肉,更是让人香到口水直流。

若是你嗜甜,到了无锡,还能遇上猪油白糖老抽拌馄饨。懂吃的人才知道,“咸要带点甜,滋味会更不一般”。当一种醇甜的回甘,吹过唇舌,无锡的甜蜜便如春风,溜进食客心底,此后也念念不忘了。

从夏到冬,有时恍若一瞬。这时候,一碗温热滚烫的南京辣油馄饨,便闪亮登场了。

对于南京人来说,一年四季、一日三餐都缺不了馄饨。清晨靠它抖擞精神,午餐吃它暖腹垫胃,晚餐有它才能将劳累了一整天的灵魂归位。

“阿要辣油啊?”就像一句风味的咒语,让huo馄饨的南京人找到皈依。而油条、烧饼、锅巴甚至鸭血……如同风味的左膀右臂,让金陵城的美味情怀都变得鲜活起来。

由安庆传到上海的柴爿馄饨,在老浦口叫柴火馄饨。纵然“笃笃笃”的敲竹筒/片声渐行渐远,踪迹难寻。但记忆中的一抹柴火色,却依旧被装进了寻常的风味中,化为了舌尖的丝丝滚烫。

几滴辣油与胡椒粉,提鲜增味,也让汤色愈发温暖,撒上细碎的葱花后,那种香味简直可以包容一切生活的烦躁。

旧时的扁担扛起生活,如今的馄饨,包容世间冷暖,装入时代变迁,不变的是那一抹过去的风味,始终呵护着我们的味蕾。

汪曾祺曾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应该去尝尝”。

以红油称王的四川,有一道加麻加辣的红油抄手,大杀四方。

复合的滋味,在舌尖百转千回,用鲜明艳丽的红,彰显辣的风味。抄手飘摇于滚滚红尘,却不囿于红尘,反而以色香味作为突破,鲜出自己的特色。当辣鲜、醋酸、盐与肉的鲜美杂糅,人生的滋味也就在这其中慢慢被领悟。

到了湖北,以韭菜和辣肉丁做馅儿的馄饨,又叫做包面。在除夕年夜饭时登台,捏出一碗暖暖的乡愁。或许馄饨的包容,让它的别名都带着“包”的含义,到了安徽,又有着“包袱”之称,若是第一次去的人看了,一定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是啥点了吃才恍然大悟。

不过最容易被误会的还要数江西的“清汤”,若是爱喝汤的广东人去了,一定会在端上来的那一刻迷惑。

好在风味总是共通的,“风吹波浪起,赶紧用碗装”,皮薄通透,汤色清澈的江西馄饨,包容着面与汤的纯粹,最能打动清淡爱好者的味蕾。馄饨,或许是最被低估的面食。

饺子代表年节,面条煮尽岁月,包子承包早餐,大饼也成了热梗,唯有它,隐于日常,却让人念念不忘。

你喜欢吃哪里的馄饨呢?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聊聊哦~

转载自《极物》?

热门阅读排行
© 020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