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汽车衰退的暗线 今年上半年汽车召回近70次约400万辆 汽车召回总体稳定
合资汽车衰退的暗线 今年上半年汽车召回近70次约400万辆 汽车召回总体稳定,
合资汽车衰退的暗线
文|鐵西區的李子
近期两个很有趣的事情:
·欧洲杯咪咕头号广告主是宁德时代,现场“中国特供”头号汽车广告主是比亚迪。
·春节档新片《红毯先生》故事中投资拍摄、植入广告的是一家只有品牌的“互联网车企”,连车都没造出来的那种。
(图片来源:a.l7ej.com)
过去十几二十多年,合资汽车一直是世界杯、欧洲杯、奥运会这类大型体育赛事的头部广告主,如今它们消失在电脑屏幕里。同样是过去十几二十年,合资汽车也是植入电影、剧集、综艺节目的大广告主,它们这块阵地也丢了,如今的娱乐圈金主已经是互联网(汽车)公司。
合资汽车这些年的日子有多难过都不用多说了,销量下滑、关闭工厂、退出中国等等现象比比皆是。对其原因的探讨也已经是显学,新能源转型滞后、智能化转型滞后、疫情与世界争端等多种因素引发消费降级、本土品牌快速崛起并掀起价格战……以上任何一个原因都是对的。
但在这些因素之外,其实还有一条暗线贯穿始终。这条暗线解释了哈弗H6何以在2016年登顶、蔚小理何以扛过起步的重重压力、合资汽车何以从流量明星成为过气艺人……这与大众的娱乐方式有关,与媒介的形态转变有关,与金钱的运作规律有关。
第一阶段:
合资汽车这时是汽车界顶流,常规广告投放之外,影视剧综艺以及网络讨论还会给它们贡献流量。
太久远的不说了,在新千年初期,合资汽车都还仍然是消费者毫无疑问的头号选择,大众车主接受采访时说“这个车很高级”是人人皆知也很有代表性的事件。
在20年前的电影里出现象征“高级”的汽车,往往也都是合资汽车,当时很多汽车出现都不是植入(当时“植入”都没普及),纯粹是剧组从生活里取材的结果。比如《独自等待》里的奔驰和大众。
这一时期,本土品牌还没什么成绩,称得上现象级的也多是夏利、QQ、F0这样很便宜很便宜的小车。
第二阶段:合资汽车的自带流量大幅衰减,必须要做头部广告主获取流量。
2012年前后,国内影视综艺的制作环境变了。本土电影从好莱坞引进电影手中夺回本土票房冠军。影视剧综艺开始有商业因素的渗透,开始寻找厂商投资“植入”,没人再给品牌做免费广告,任何logo想出现在屏幕上都要花钱。
合资汽车必须花钱维系自己的品牌魔力。当马自达MX-5出现在《杜拉拉升职记》里、英菲尼迪出现在《爸爸去哪儿》里、大众出现在《跑男》里,合资汽车的出镜已经不再是剧组或制作组自发的选择,它们是真金白银植入的。
在这个时期,长安(逸动)、哈弗等本土品牌开始冒头。
第三阶段:合资汽车这时连头部广告主都做不成,获取流量的成本被互联网公司抬到极高,合资汽车拿不出那么多预算。2016年前后,互联网巨头的时代开始了。它们掌控了影视剧综艺,它们成为分发流量的主流媒体,它们又是获取最大流量的商业体。
影视剧综艺迎来了以乐视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之后更多互联网与传统巨头(如阿里、腾讯、万达等)加入,玩法越来越资本化。
移动互联网大爆发、创业潮也在这个阶段开始。春晚开始了发红包、收集“敬业福”、俄罗斯世界杯直播中最耀眼的广告主是拼多多、BOSS直聘等等互联网公司。
(图片来源:fish.jpntex.com)
来自OPPO俄罗斯世界杯广告文字媒体也在这阶段从传统媒体彻底转到移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起来了(以及今日头条),“雕爷牛腩”、“黄太吉煎饼”这类本土创业故事开始通过微信公众号文章包装成商业故事,这类推广越来越多,包装出大量的本土创业神话与商业明星。蔚小理起步期被汽车业骂了好几年,之后却都有可观乃至出色的销量,最大的助力就是这股自媒体造神浪潮。
到了这个时期,本土汽车H6成为销量冠军,领克、魏牌成立,蔚小理创业。
第四阶段:合资汽车面对全新的平台全无头绪,获取不到流量,市场份额也大量流失。
2019年至今,就连影视剧综艺也已经不再是主流娱乐方式,曾经分发流量的入口,如今被分走了巨大的流量。B站、小红书、抖音、快手崛起、直播带货崛起,看明星的人少了,看老铁的人多了。影视剧综艺植入已经不是最有效的品牌推广方式,B站、小红书、抖音、快手这样的新型视频社交媒体的种草才是。元气森林、萌牙家、钟薛高、蜜雪冰城、重生后的瑞幸等等等等,都是通过这些平台打开市场的。
这个时期,本土商业世界的主角是本土新品牌,这其中有好的有坏的,有出道即巅峰的,有早已存在到这一时期才快速崛起的。于是汽车厂商也来到视频和直播平台抢流量,车企大佬们开始发视频、做直播。
汽车市场也来到了比亚迪、蔚小理、华为、小米们的时代。
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合资汽车如今的困境,其实也是一个合资汽车从自带流量到买流量、到买不起流量、再到买不到流量的过程。当流量越来越少,品牌魔力也跟着衰退,份额就随之减少。
买不起流量,买不到流量,背后同样有复杂的原因。比如新品牌的背后是投资人,ta们巴不得新品牌拼命买流量抬高市值然后脱手,ta们也更懂得视频平台的玩法。而合资汽车的背后是股东,有些要规模、有些要利润、有些
要市值,那些家族、财团甚至职业经理人当中,相当一部分又不明白如今时代的流量分发规律。更何况,合资汽车的股东和管理团队还有中外之分,决策效率要再打一个折扣。
但这绝非无解。比如大众集团,2019年投资的《飞驰人生》植入了大众Polo,2024年投资的《飞驰人生2》植入了奥迪A3。事实证明,合资品牌当然有能力完成漂亮的传播。
再比如,迈巴赫近年来在美国市场曝光量激增,带动了全球销量的快速增长。这个超豪华车型的做法是瞄准了美国街头文化的号召力。包括Jay-Z、Nicki Minaj、Tyga等Hip-Hop歌手都大量公开曝光自己的迈巴赫,还顺着Jay-Z搭上了侃爷,又顺着侃爷搭上了卡戴珊,后者对其的宣传更是不遗余力。
迈巴赫的故事则证明了合资汽车的背后,海外巨头的品牌魔力事实上仍然保留着,只是还没有找到应该在中国讲什么故事,以及讲故事的方式。
迈巴赫的增长背后,也同样藏着另一套叙述逻辑。卡戴珊这个人么,要流量有流量,要才华有流量,要品位有流量,要责任感有流量……总之她绝不是高尚的存在,但她就是能让一个超豪华品牌焕发活力。
合作、植入,或者别的什么叫法,归根结底都是广告,说到底都是《潜伏》里谢若林那句话:“现在两根金条放在这儿,你告诉我哪根是高尚的,哪根是龌龊的?”(图片来源:share.r29c.com)
做广告的卡戴珊如此,买流量的新品牌又何尝不是如此。今天我们看那些新品牌总是觉得这不顺眼那不顺眼,但如今的巨头刚起步时又能强到哪去呢,商业世界终究是胜败论的,品牌大了、成了,过往那些腌臢被忽略掉而已。
合资汽车还要迈过自己那道坎。别总拿自己当老钱,也别总拿新品牌当暴发户。消费者早明白了,所谓品牌无非“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自己又何苦抹不开面子。
封面图片来自《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
今年上半年汽车召回近70次约400万辆 汽车召回总体稳定
转自:中工网
原标题:汽车召回总体稳定(引题)
今年上半年汽车召回近70次约400万辆(主题)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 吴博峰
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我国共实施汽车相关召回近70次,涉及缺陷车辆约400万辆。分季度来看,二季度汽车召回数量相比一季度明显降低。
今年上半年哪些车型缺陷较多?原因是什么?呈现出哪些特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和梳理。
二季度召回数量明显降低
今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竞争。汽车“价格战”不断深入、合资车企普遍面临销售压力、多家新造车品牌濒临退市……产品质量正在成为车企赢得市场的重要砝码。在这样的竞争局势下,任何车企都很难承受大规模、影响程度深的缺陷产品召回事件所带来的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目前国内车企的整体利润仍处在较低区间。长远来看,车企竞争绝不是简单的以价取胜,而是要以多维度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全方位比拼产品质量、性能、技术和品牌等。
“三电系统”的可靠性关系到整车品质。 吴博峰/摄
数据显示,二季度我国实施汽车相关召回共35次,与一季度召回次数相差不大。但与一季度近350万辆的召回总量相比,二季度汽车召回数量明显降低。究其原因,与二季度未发生单一车企大规模召回有关。记者梳理发现,一季度仅特斯拉产品召回就高达162.53万辆,占一季度召回总量近五成。
二季度汽车召回中,最大规模召回事件是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召回部分第二代CS55PLUS汽车,召回数量为203414辆。此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由于信息娱乐控制单元软件存在偏差,可能导致360°环视摄像头的图像显示异常,从而影响驾驶员倒车时的视野,增加车辆发生碰撞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软件系统产品缺陷,是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软件,用户无须到店即可完成软件升级。此外,其他汽车产品召回数量均在10万辆以下,其中多家车企召回数量低于万辆。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作为一种成熟的解决汽车产品缺陷的机制,召回措施为保障社会公众人身、财产安全和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车辆召回未出现新的趋势性事件,外资企业召回次数较多,自主召回次数逐步提升,总体召回情况相对稳定。
“三电系统”成新能源车召回主因
目前,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按照当前新能源车销量增速推算,预计今年我国新能源车整体渗透率有望接近五成。不过,随着新能源车市场地位的提升,新能源车行业必然会大浪淘沙,迎来品质比拼的时代。作为新能源车重要组成部分,“三电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车品质。记者注意到,上半年,多家车企旗下新能源车型因“三电系统”技术缺陷宣布召回。
5月17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召回2019年2月14日至6月18日生产的部分江淮iEVA50纯电动汽车,召回原因是部分车辆由于电池管理系统软件策略问题,在车辆长时间未进店保养维护的情况下,部分动力电池内部电芯压差逐渐变大,压差超过设计值可能导致车辆限功率行驶,极端情况下可能发生高压下电,车辆失去动力,存在安全隐患。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旗下东风日产品牌艾睿雅电动汽车同样因“三电系统”问题而召回。该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因驱动电机轴承组装时造成油封损伤,导致密封不良,电机内部机油渗出,与碳刷粉末生成固体,堆积引起短路。车辆检测到电流异常后,进入保护模式切断动力电源,造成车辆行驶中动力中断,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市场销量猛增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也需要注重“三电系统”的管理。6月7日,江苏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召回1307辆全新一代K3插电混动汽车,召回原因是液压式发动机离合器执行器(HCA)的接插件在制造或运输过程中可能流入异物,导致接插件内部基板短路,存在起火风险。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上半年汽车召回中,部分新能源车企业因生产细节方面的瑕疵,导致车辆存在缺陷被召回。6月14日,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宣布,自今年7月1日起,召回5836辆生产日期在2019年1月12日至2024年4月26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3,Model S和Model X电动汽车,原因是部分车辆由于生产制造原因,导致驾驶员座椅占位功能异常,在车辆启动后且驾驶员未系安全带的情况下,座椅安全带提醒装置不能发出警示音和视觉警示,存在安全隐患。
二季度进口汽车召回次数占比超七成
曾经,原装进口汽车被贴上“质量更好”的标签,在很多人眼中,即便是同一品牌的相同车型,进口汽车质量也要好于非进口汽车。但随着近年来国产汽车质量持续提升,这一观念已经陈旧。
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汽车累计进口量为27.1万辆,同比下降4%。崔东树表示,汽车进口销量持续低迷的原因与国产车快速崛起以及电动化转型有关,今年以来,进口车销量的下滑趋势仍在持续,相对于过去10年的进口量低点仍有下降。与之相反的是,目前中国汽车出口销量正持续增长。
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二季度,进口汽车召回事件共25次,占总召回次数超七成,涵盖美系、日系、韩系、德系、意系等。
作为美系豪华车代表,克莱斯勒今年因召回成为消费市场关注的热点。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克莱斯勒曾因“此前召回活动实施过程中操作不规范”选择二次召回,引发汽车消费市场广泛关注;二季度,克莱斯勒因多种产品缺陷,多次召回旗下车型。
4月3日,克莱斯勒发布产品召回公告,召回2013年7月26日至2015年3月10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自由光汽车,共计16585辆,这是2016年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召回部分进口大切诺基、指挥官、自由光汽车活动的二次召回。据了解,此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在上述召回活动实施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电动尾门模块的防水罩安装不到位,如有液体进入电动尾门模块,可能造成其电气部件短路,存在起火风险。
6月14日,克莱斯勒决定自即日起,召回2013年9月13日至2017年7月13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大切诺基汽车,共计9713辆。此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由于高压燃油泵的凸轮轴滚子受损,产生金属碎屑,可能导致燃油系统堵塞,造成高压燃油泵燃油供应不足,车辆行驶中失去动力,存在安全隐患。
作为德系豪华车的代表,保时捷分别在4月、5月和6月实施共3次召回计划。涉及召回的车型包括从2010年9月21日至2016年6月22日的部分Pan?amera系列汽车、2020年1月7日至2023年12月15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Taycan系列电动汽车以及2023年7月6日至12月20日期间生产的部分718系列Boxster/Cayman汽车。产品缺陷原因分别是右前车轮支架未进行热处理、高压动力电池模组内部可能发生短路、双离合变速器(PDK)换挡拉索上的卡子可能未正确安装等。
近段时间以来,市场销量持续低迷、经销商大量退网、频传退出传闻的英菲尼迪也难逃召回。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根据相关要求,自今年7月10日起,召回部分进口英菲尼迪Q50、Q70汽车,共计371辆。此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因供应商将传动轴的球轭尺寸变更,造成球轭应力增大,车辆使用过程中传动轴可能发生疲劳断裂,导致动力中断,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阿斯顿马丁、斯巴鲁、兰博基尼、阿尔法罗密欧、捷尼赛思、林肯等超10家车企旗下进口车型因不同原因出现在召回名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