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回应锁单定金不退:锁单后车辆就进入了生产阶段 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最高加征38.1%关税,7月4日起生效
小米汽车回应锁单定金不退:锁单后车辆就进入了生产阶段 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最高加征38.1%关税,7月4日起生效,
小米汽车回应锁单定金不退:锁单后车辆就进入了生产阶段
快科技3月29日消息,小米SU7于昨日晚间上市,上市24小时大定数量就达到了88898台,创行业纪录。
今日晚间,雷军官微发布“小米SU7答网友问”文章,就网友关心的问题,做了统一回答。
1、小米SU7的大定为什么是7天可退?
按行业惯例,大定一般都有犹豫期,从1-3天不等,在此期间可以退定也可以改配。一旦确认配置并锁单,车辆即进入生产。
考虑到小米SU7品鉴、试驾的预约量极大,同时,为了进一步保障用户权益,让大家有更充分的试驾体验和考量时间,我们将4月30日前的犹豫期延长至7天。
2、那为什么有用户反馈定金不可退?
大定7天可退,但我们也提供了主动锁定配置的选择,一旦锁定配置也就意味着锁单完成,车辆将进入生产阶段,配置无法再次修改,这个时候定金是不可退的。
截止3月29日中午12点,我们的客服体系,接到关于退单及改配需求,总计469例。
小米汽车APP购车流程中,关于主动锁单不可退,共计三次提示,并在最终「锁定配置」时直接弹窗提示。我们也在此希望大家理解,在锁定配置前,还请慎重选择。
3、支付定金,如何提前锁单?7天内如何正确退款?
支付定金后,可登录小米汽车APP「我的」- 「订单」- 「车辆订单」- 「锁定配置」进行提前锁单;若您需要退款,可登录小米汽车APP 「我的」-「订单」-「车辆订单」中操作,7个工作日内定金原路退回。
4、如果已经下定锁单,定单是否可以改名或权益转交他人?
锁单后,下定人不可修改,权益随车不随单。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若风
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最高加征38.1%关税,7月4日起生效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最高加征38.1%的额外关税。欧盟委员会称,如果欧盟无法与中方通过谈判达成解决方案,征收临时关税的举措将从7月4日起生效。
欧盟委员会计划对比亚迪加征17.4%的关税,对吉利汽车加征20%的关税,并对上汽集团加征38.1%的关税。其他“配合调查的公司”将被加征21%的关税,“不配合调查的公司”将面临38.1%的关税。中国生产的特斯拉汽车可能适用于单独计算的关税税率。
目前,欧盟对所有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的关税。
欧盟委员会声称,去年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的反补贴调查发现,中国电动汽车价值链“受益于不公平的补贴”,大量相关产品以“人为压低的价格”涌入欧盟,对欧盟的电动汽车产业构成了“显而易见且迫在眉睫的损害威胁”。
欧盟委员会在声明中称,该机构已经联系中方,探讨反补贴调查结果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如果欧盟无法与中方达成解决方案,征收临时关税的举措将从7月4日起生效。在临时关税生效后的四个月内,欧盟将决定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永久性关税。
资料图:德国柏林的比亚迪电动汽车经销店(视觉中国)
去年10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下手”,发起反补贴调查。但英国《金融时报》称,对于是否要加征关税,欧盟内部存在很大分歧。法国等一些欧盟国家支持调查,希望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更高的关税,以德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则反对这一举措。
欧盟官员透露,德国、瑞典和匈牙利都不赞成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德国政府还试图向冯德莱恩施加压力,要求其放弃反补贴调查。但一名消息人士表示,德国的游说并没有奏效。
德国智库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估计,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额外征收20%左右的关税,可能导致进口量减少四分之一。研究人员指出,欧洲电动汽车产量的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缺口,但欧盟消费者可能面临更高的价格。
欧洲汽车制造商也对加征关税感到担忧,认为这可能损害汽车产业内以及全球供应链内的良性市场竞争。此前,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直言,欧盟此举堪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施文韬也警告称,“(中方针对欧盟)总会有某种报复”。
对于欧盟委员会这一举措,中国商务部发言人12日回应说,欧方罔顾事实和世贸组织规则,无视中方多次强烈反对,不顾多个欧盟成员国政府、产业界的呼吁和劝阻,一意孤行,中方对此高度关切、强烈不满,中国产业界对此深感失望、坚决反对。
发言人指出,欧方裁决披露中的认定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欧委会罔顾中国电动汽车优势来自开放竞争的客观事实,罔顾世贸组织规则,罔顾中国相关企业对有关调查的全面配合,人为构造并夸大所谓的“补贴”项目,滥用“可获得事实”规则,裁出畸高的补贴幅度,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是制造并升级贸易摩擦,是以“维护公平竞争”为名行“破坏公平竞争”之实,是最大的“不公平”。欧方此举不仅损害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合法权益,也将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
发言人表示,中方敦促欧盟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切实落实近期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后续进展,并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布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