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甘州:民众站“C位”尽享“City”生活 西安对特困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条件保障、丧葬费等
甘肃甘州:民众站“C位”尽享“City”生活 西安对特困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条件保障、丧葬费等,
甘肃甘州:民众站“C位”尽享“City”生活
中新网兰州10月3日电 (戴文昌 杨艳敏)办好民众关心的小事,就是社区治理的大事。甘肃张掖市甘州区通过优化社区布局、缩小服务半径等方式,以多元化思路培育发展社区社会企业共建城市IP项目,从一件件“关键小事”入手,让社区民众站“C位”尽享不一样的“City”生活。
甘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古丝绸之路南北两线和“居延古道”交汇点上,历来为河西走廊重镇。为了把空间和服务让给最需要服务的民众,该区紧盯“一老一小”,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探索多元化的社区治理模式。
9月18日,东湖小区民众在凉亭下休闲娱乐。 戴文昌 摄
走进甘州区北街街道东湖社区东湖小区,满目青葱的绿树、整洁有序的楼宇、雅致清新的文化墙、宽敞平坦的道路,令人耳目一新。老人们三五成群,闲坐在凉亭下沐浴阳光、闲话家常,十分惬意。
社区治理是惠民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北街街道党工委书记吴磊说,近年来,东湖社区充分运用“大党委引领、社会化共建、网格化治理、一键式响应”城市基层治理机制,做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通过党建引领实现基层治理精细化。
为了让民众感受到“幸福来敲门”的喜悦,北街街道聚焦人居环境提升,整合“三无楼院”,腾退公共空间,提升基础设施,本着边建设、边治理的原则,引进物业服务,规范小区治理,全面补齐老旧城区管理短板弱项,打造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居住环境。
图为东湖小区优美的居住环境。 戴文昌 摄
东湖小区曾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小区内围墙林立,形成了多个“三无楼院”。北街街道办事处主任刘枫说,为了让1523户民众告别“小区孤岛”窘境,东湖社区协调争取城市更新连片改造项目,以规模较大的东湖小区为中心,拆除周边6栋“三无楼院”分界围墙,拆掉1栋老旧楼房,20多间平房和19处车库、锅炉房等,综合改造的小区焕然一新。
社区大小事治理中,全过程协商联动成为破题“密码”。民众每一次“对话”和“碰撞”中,“愿景图”变成“施工图”。近年来,甘州区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力打造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让城市民众生活环境更舒心。
“下水管道改造好了,社区真是为辖区民众办了一件实事。”东湖社区丝路嘉苑小区民众禅桂萍说。“维修下水管道、清淤抽污换管”曾是“三无小区”的“老大难”问题,无资金、没人管、社区无能为力。此次“应急处突”,社区缘何如此之快?还敢打破常规处置,直接换管。
图为“甘州铺子”里摆放的当地农特产品。 戴文昌 摄
丝路嘉苑小区下水道疏通与更新工程实施资金来源于“甘州铺子”的第一桶金。刘枫说,“甘州铺子”是东湖社区于今年8月打造成立的集地方特产、文创产品实体展销+电商直播带货于一体的城市IP项目实体,通过线下销售+线上直播推广模式,常态化推广张掖地方特产和风土人情,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助力社会基层治理。
“以前遇到事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办事,没钱,干着急。如今,有钱好办事,还能办得更好。”东湖社区党委书记赵俊梅说,自从成立“甘州铺子”,社区有“底气”也有“能耐”为辖区民众办实事。(完)
发布于:北京
西安对特困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条件保障、丧葬费等
转自:华商网-华商报
9月10日,《西安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办法》印发,有效期5年。对特困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条件保障等。
相关人员认定条件是什么?
具有西安市户籍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成年人,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应当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1、无劳动能力;
2、无生活来源;
3、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本办法所称的无劳动能力:
1、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
2、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3、残疾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肢体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级的视力残疾人。
4、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收入低于西安市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财产状况符合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应当认定为本办法所称的无生活来源。
前款所称收入主要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等应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中央确定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和优待抚恤金、高龄津贴不计入在内。家庭收入、家庭财产认定方式可参照《西安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进行认定。
法定义务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本办法所称的无履行义务能力:
1、特困人员;
2、60周岁以上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3、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本人收入低于当地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且其财产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
4、重度残疾人和残疾等级为三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本人收入低于当地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且其财产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
5、无民事行为能力、被宣告失踪或者在监狱服刑的人员,且其财产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
6、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如何申请及受理?
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救助供养申请,也可以通过西安e救助微信公众号提出申请。填写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申请书、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核查委托授权书及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承诺书授权核查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手续,并如实提供下列材料:
1.本人身份证、户口本的复印件,残疾人应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2.本人劳动能力及经济收入、生活来源等财产状况书面声明;3.本人赡养、抚养、扶养情况,以及赡养、抚养、扶养人基本情况书面声明。4.承诺以上所提供信息真实、完整的承诺书。
本人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他人代为提出申请。
镇(街)、村(社区)两级工作人员要及时掌握辖区内居民的生活情况,发现符合特困救助供养条件的人员,告知其救助供养政策;对申请能力不足的人员,主动帮助其提出申请。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提交资料不齐全的,一次性告知补齐资料;对资料齐全的,予以受理登记。
救助供养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包括供给粮油、副食品、生活用燃料、服装、被褥等日常生活用品和零用钱。对符合条件的给予照料,包括日常生活、住院期间的必要照料等服务。
提供基本丧葬费用。特困人员死亡后的丧葬事宜,原则上集中供养的由供养服务机构办理,分散供养的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亲属办理。丧葬费用按特困人员去世当月基本生活费用标准1年计发,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经费中支出。
其他各级社会救助管理部门根据职责范围,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特困人员办理住房救助、医疗救助、教育资助等专项救助,可结合实际简化办理程序,缩短办理时限。
评估结果和服务需求分为全自理、半护理、全护理三个档次,每档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确定。其中,全自理特困人员每月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0%,半护理特困人员每月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20%,全护理特困人员每月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30%的标准执行(照料护理标准根据西安市及各县(区)最低工资标准变化同时进行调整)。
县(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执行市级标准,也可由县(区)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居民生活必须费用确定,但其标准不得低于市级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
记者 任婷
编辑: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