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高速服务区上演现场rap说唱,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结婚离婚,用得上的法律知识
新鲜!高速服务区上演现场rap说唱,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结婚离婚,用得上的法律知识,
新鲜!高速服务区上演现场rap说唱,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小时通讯员 杨卉 吴强
“咱们来段三句半,节目没完不能散,赶紧过来看一看,看一看!病毒感染有期限,潜伏期十四天,如果发热并咳嗽,赶紧去医院!病毒靠空气来传染,预防其实并不难,只要隔离病原体,保证安全!话说网络真强悍,消息到处散,不明真原创自主品牌不要随意发,不信谣……”
4月1日上午10点,浙江省交通集团开化服务区大厅里正上演着一段说唱表演。这是来自杨家园隧道所的4名员工,自发组成的自编自导的“表演服务队”。
当前,多地疫情爆发,形势依然严峻,如何更好地把控好服务区“入口检测”、如何让司乘人员自觉遵守防疫要求,坚决自觉做好个人防护等问题,也是服务区要面对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保证司乘有良好的出行环境。服务区负责人应健想到了杨家园隧道所“说唱服务队”,于是就邀请他们在服务区上演了“这一出好戏”。通过“说唱方式”能够把当下的疫情防控知识、要点、个人防护注意事项表达出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在现场,过往的司乘人员纷纷驻足观看,说唱不时赢得围观的司乘人员一阵阵热烈的掌声,纷纷点头称赞这个举措真好。一位来自杭州的货车王师傅说:“你们太有才了,这样宣传防疫知识,我还是头一次在服务区听到,感觉特别新鲜,词编得也很好,为你们点赞。”
此外,说唱成员还在服务区当起志愿者,与服务区管理人员一起为司乘人员发放了口罩、防疫宣传手册等。为提高司乘人员公众卫生意识,普及疫情防控防治知识,保证司乘人员有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展现了浙江高速服务区人的力量。
发布于:北京
结婚离婚,用得上的法律知识
■ 桂芳芳 阮新怡
作为家事律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咨询:“我结婚了,如果感情出现问题,应该注意哪些法律问题?”今天,我们系统地总结了在婚姻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法律问题,供大家参考。
结婚可能会遇到哪些法律问题?
我国的婚姻制度以夫妻财产共同制为原则,以夫妻财产分别制为例外。如果不能对自身资产进行隔离和属性划分,很可能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结婚后一些财产的变化,防止因夫妻感情破裂或发生一些意外事件而对个人资产造成重大损失。
1.婚内继承是共财,遗嘱可明确为个财。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通过继承或者受赠所获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是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所以法律仍然遵循“以夫妻财产共同制为原则,以夫妻财产分别制为例外”。
律师建议
若夫妻一方在结婚后可以继承或受赠较大额的资产,需要考虑到这笔资产可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可以通过在遗嘱或者赠与合同、转账记录的备注中进行明确该财产只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同时还需将获得的个人财产与其他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区分、隔离,避免与婚内财产混同。
2.婚内父母出资购房,是“赠与”还是“借贷”?
根据最高法发布的《民法典婚姻编的司法解释一》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子女婚后买房,父母出资的,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无论是全额出资还是部分出资,无论是登记在一方名下还是双方名下,都优先推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律师建议
建议婚后父母出资买房,最好由父母、子女和子女的配偶一起签订书面的协议,明确约定父母出资的性质是借款还是赠与。如果是赠与,需约定清楚是只赠与给子女,还是赠与给子女及其配偶。如果是借款,约定清楚利息和还款期限等。
3.婚内的债务,是“个债”还是“共债”?
一般夫妻一方在婚内以自己名义产生的债务属于其个人债务,但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夫妻一方在婚内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在司法实践中,特别对于妻子一方为全职太太,无其他收入,配偶则以自己名义经商办企业,或进行股票、期货、基金等高风险投资的,所得收益是用于家庭生活,一般会被认定由此产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律师建议
夫妻之间可以约定夫妻财产分别制且告知债权人,这个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夫妻一方个人债务变成夫妻共同债务的风险。另外在夫妻关系不和、产生激烈矛盾或夫妻长期分居等特殊期间,夫妻一方需及时取证,证明配偶在特殊期间存在恶意举债的嫌疑。若夫妻一方保留一定的独立收入来源,也可以以此来抗辩配偶的债务与自身无关。
4.《婚内财产协议》的功能。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夫妻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婚内财产协议》打破夫妻财产共同制的法律规定,从而实现夫妻财产分别制。
律师建议
夫妻双方可以通过《婚内财产协议》实现各自的财产保全,理清家庭财产的各自贡献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离婚在财产分割问题上产生纠纷,但是需要注意《婚内财产协议》的内容要保持相对公平公正,以免协议显失公平而失效。
还需要注意的是:《婚内财产协议》约定将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变成夫妻共同财产或配偶的个人财产,这个属于“赠与行为”。依据赠与的相关法律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所以夫妻双方除了签署《婚内财产协议》,还需及时办理财产的权利转移,如办理变更登记、转移占有等。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学会做好夫妻财产保全,避免财产纠纷的发生。
离婚可能遇到哪些法律问题?
双方感情发生问题,不一定必然走向离婚的结果,但大概率会面临离婚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哪些法律问题呢?
1.诉讼离婚也可以,诉前调解更快捷。
如果双方无法就离婚达成一致意见,夫妻一方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离婚,由法院对双方的婚姻关系、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进行调查和审理,然后判决离婚或不离婚。向法院提起诉讼离婚有一个立案前置程序,那就是诉前调解程序,由法院安排工作人员对夫妻双方进行调解,可以调解双方不离婚,也可以调解双方离婚。如果是调解离婚,法院会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来确认解除双方的婚姻关系,该《调解书》与民政局颁发的《离婚证》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
律师建议
诉讼离婚的方式主要适用于离婚意愿或离婚方案分歧较大的夫妻,通过第三方来调解或审判来解决婚姻问题。但随着法院诉讼离婚案件的增多,建议大家对诉讼离婚的处理期限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2.没有离不了的婚,关键看离婚情形。
什么情况下可以判决离婚呢?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准予离婚。(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另外,司法实践中还看对方对离婚的意愿以及原告起诉离婚的次数。
律师建议
通常在诉讼离婚过程中,很难取证证明一方存在与他人同居、家暴、赌博、分居等情形,故向法院起诉离婚通常适用的是二次诉讼的方法和惯例,即第一次起诉离婚判不离后需分居满一年后再次起诉离婚。如此计算下来,夫妻一方想通过法院判决达到离婚目的,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
3.婚姻过错少分财,净身出户无依据。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通常司法实践中,夫妻一方存在婚姻过错(包括重婚、与他人同居、家暴、虐待等),无过错的另一方一般可以多分10%~20%的夫妻共同财产。但是没有法律规定,夫妻一方存在婚姻过错会被净身出户,即便夫妻一方曾书面的犯错即净身出户的保证书,该保证书也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
律师建议
当夫妻之间因一方过错而导致夫妻感情破裂时,无过错方需要冷静处理,积极取证,确保能争取到多分夫妻共同财产,也可以通过双方签署有效的《婚内财产协议》来达到保全财产的目的。所谓净身出户,法院几乎不会支持。
在一段婚姻关系里,双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感情问题都要走向离婚: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双方可以共同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对于一些触犯原则性的问题,如出轨、家暴、赌博、吸毒等问题,一经发现则需当断则断,否则最终受到更大损害的还是自己。
原标题:结婚离婚,用得上的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