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原创自主品牌里少不了美食,急诊医生教您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乳腺结节”离“乳腺癌”到底有多远?医生解答!
长原创自主品牌里少不了美食,急诊医生教您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乳腺结节”离“乳腺癌”到底有多远?医生解答!,
长原创自主品牌里少不了美食,急诊医生教您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国庆长原创自主品牌期间,很多人喜欢出去走走,体验一下各地的美食。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急诊ICU主任周鑫健提醒,美食虽诱人,也要时刻提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通常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污染食物引起,也可能是由于食物中的天然毒素、化学物质超标等原因导致。常见的如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肉类、海鲜可能引发腹痛、腹泻;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可能导致呕吐等症状。食物中毒的症状多样,一般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美食虽诱人,食物中毒这位“不速之客”却常常让人措手不及。要预防食物中毒,需掌握以下要点。
首先,做厨房里的“福尔摩斯”。读懂食品标签,关注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注重个人卫生,处理食物前洗手;保持厨房清洁,定期大扫除,并消毒厨具、餐具。
其次,选购食材要像寻找“恋人”。观察外观,挑色泽鲜艳、形态饱满的蔬菜水果和自然色泽纹理的肉类;选择正规渠道,避免街头小摊食品;遵循季节规律,选当季食材更安全实惠。
再次,掌握食物处理技巧。彻底清洗食材,尤其注意易藏污纳垢的品种;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彻底烹饪,确保肉类、海鲜、蛋类熟透。
最后,学会食物保存秘诀。控制冰箱适宜温度,冷藏室4℃以下,冷冻室-18℃以下;密封保存食材,分类摆放,定期检查清理过期变质食物和异味冰霜;对于高风险食物要警惕;生肉和海鲜易滋生细菌,需煮熟透,并与生熟食材分开保存;奶制品选正规巴氏杀菌产品;剩饭剩菜及时放冰箱,食用前彻底加热;凉拌菜和熟食制品注意卫生和新鲜度,避免长时间室温放置。
此外,特殊人群要注意防范。孕妇、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抵抗力弱,要注重食材新鲜和烹饪彻底,注意餐具消毒。若发生食物中毒,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并保留剩余食物,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症状严重及时就医。让我们重视饮食安全,为自己和家人筑起“安全防线”。
记者:吴会雄
通讯员:周鑫健
编辑:宁平英
校对:姚远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乳腺结节”离“乳腺癌”到底有多远?医生解答!
本文作者:宋向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外科主任医师
30岁以后身上的“零件”总要出点问题,尤其是女性!其中“乳腺结节”就是体检单上的“常客”。今天为大家一次讲清乳腺结节和乳腺癌的区别。
什么是乳腺结节?
乳房是女性发育成熟的标志,承担着哺乳、孕育下一代的重要作用。
乳房内部主要是由脂肪组织和乳腺构成的,乳腺又由15~20个腺叶组成,如果说乳房是一个小花苞,那么乳腺小叶就是花瓣,乳腺导管就是花枝。
乳腺本身比较娇弱,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让它出状况,比如:受到了感染或损伤→基因突变→不良生活习惯→内分泌激素水平紊乱→高脂高糖饮食→经常生气等。
乳腺出状况的主要表现,就是长出乳腺结节。乳腺结节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它的发生和多种因素都有关。乳腺结节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是乳腺的包块。它是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比如:乳腺脂肪坏死由于意外或手术损伤,造成乳房内脂肪坏死,沉淀形成结节。
纤维囊性变化是因为雌激素水平变化,刺激腺体和导管增大,进而形成肿块。多发于35岁以上的女性。
纤维腺瘤受雌激素、孕激素或者雌激素类药物刺激,局部乳腺组织反应过大,乳房内出现实心结节(结节一般是圆形或者扁平状,感觉像乳房内有豌豆或硬币,摸起来不会痛,多发于15-35岁的女性)。
单纯性乳腺囊肿是乳房内充满液体的囊肿,基本上都是在月经前出现,月经后消退。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晕下形成结节,伴随无痛性乳头血性溢液,或暗棕色/黄色液体,多发于45岁以上的女性。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恶性结节,就可能和乳腺癌有关,乳房内会形成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质地坚硬的结节。
乳腺结节离乳腺癌有多远?
每个乳腺结节长得都不一样,也不一定就能够用手摸到,如果发现阵痛、肿块、溢血等异常情况,请及时去医院检查。
如果体检查出有乳腺结节,也不要慌,这并不代表就会得乳腺癌。绝大部分乳腺结节都是良性病变,乳腺癌概率并不高,它的风险因素有:
1. 年龄: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患腺癌风险较高。
2. 边缘:乳腺结节边缘不光滑完整(模糊、成角、微小分叶、毛刺),乳腺癌风险高。
3. 硬度:乳腺恶性肿瘤的硬度,是良性肿瘤的2~3倍乳腺结节都有一定的癌变率,而乳腺癌也有一个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只要能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率非常高,保乳希望也非常大。
所以发现乳腺结节要定期复查,积极治疗,防止癌变。
在触诊查出乳腺结节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乳腺超声检查、乳腺X线检查、乳腺MRI检查(核磁共振成像)、病理组织活检。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