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为什么你的手机号是11位? 手机测物、智能拼单……货拉拉在手机里装上了AR“量尺”
冷知识:为什么你的手机号是11位? 手机测物、智能拼单……货拉拉在手机里装上了AR“量尺”,
冷知识:为什么你的手机号是11位?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使用的手机号都是11位的,那为什么是11位,每位又有什么含义呢?其实这个问题,官方曾经科普过,大概2个原因。
首先是号码格式原因:
我们的手机号是分为3段的,前3位是网络识别号,4-7位是地区编码,8-11位是随机分配的用户号码,所以手机号码的正确读法是:1XX-XXXX-XXXX,这种方式能最大程度 的利用号码资源,不至于造成浪费,又能在各运营商,各地区之间灵活分配。
然后是号码段容量原因:
1987年11月18日,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开通了我国第一个真正的移动通信大规模商用系统:TACS模拟移动通信网络。当时移动电话刚刚进入中国,号码的局号段还属于当地的邮电局管理,首批模拟电话号码是从901001至901099。开头两位“90”是局号,后面4位是地区号和个人识别码。
很快,“大哥大”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到了1993年,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已达到三十万户,模拟移动电话面临无号可放的境地!
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全国很多大城市的固定电话号码开始从6位升到7位,大哥大的“90”局号也升位成为“900”,原来“901088”此时也就变成了“9001088”,此时的移动电话号码变成了7位数字,仍是本地的一个电话局。拨打外地电话仍然需要加拨区号。
1993年9月18日,浙江嘉兴首先开通了我国第一个数字移动通信网。1994年10月,第一个省级数字移动GSM通信网在广东省开通。再加上因漫游、长途等结算需要,移动电话通信需要一个全国性的新局号,也就是说,移动电话需要自成一个系统,而不再是分属于各地各城的一个电话局。于是移动电话通信系统脱离固定电话系统,升格为一个独立的新系统。
在这样的新系统中,新的移动电话号码确定让出以数字“9”为开头的号码,转而确认使用以数字“1”为开头的特殊号码。根据国际标准,移动电话号码以其前三位为本网络的代号,根据协议各个国家都分到了一部分移动电话网络号码资源。为了避开“10”“11”、“12”等特种号码,最开始中国分到的是从130到139共十个移动电话网络的号码资源(而129、144等移动电话网都是别的国家的),共十亿个号码资源,供中国自己分配。“139”为开头的移动电话号码波段分给了中国移动,而以“130”为开头的移动电话号码波段分给了中国联通。如此一来,前面提到的“9001088”这个号码就转变“139 X X X 1088”了。中间的三个X最开始和区号相同。此时,从外地拨打移动电话,无论是从固话拨号,还是从移动电话拨拨号,都不再需要从前面加拨区号了。至此,我国的移动电话号码从六位数字的移动电话号码变成了十位数字的移动电话号码。
十位数字的移动电话号码在我国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手机号码从10位升级到11位,是1999年7月22日起正式实施的,升级规则也比较简单:通过在原电话号码的第3位后加一个0来实现的。尽管整体规则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的,但具体的操作方法可能会因不同运营商的策略而有所差异。
不过,恐怕许多人1999年之前连电话都没接触过,更不会知道这个号码升级的冷知识了。
发布于:江苏
手机测物、智能拼单……货拉拉在手机里装上了AR“量尺”
本文转自:新华网
“长130cm,宽85cm,高75cm……”打包好的家具堆叠在一起,园区内的物流专员手持智能手机,打开货拉拉APP的AR识货功能界面,对着货物只轻轻一扫,无需手动测量,不到2秒便已测算出货物体积,并智能匹配车型,效率较以往提高十倍以上。
如此高效的货物处理模式,正是“数字货运”时代的缩影。在AI、AR、大数据算法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下,物流行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从货物的精准测量到智能下单用车,从运输途中的实时监控到装卸货地点推荐,数智化正在全面铺开,助力物流行业降本提质增效。
据货拉拉大数据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1-6月,平台货运需求配对率超过90%,平均每小时可以成功配对超过8万笔订单;以货拉拉企业版为例,目前已经合作客户超过150万家,帮助过往合作客户节省10%-20%运输成本。
2秒识货,车货匹配不再难
早上八点,北京云木空间家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木空间”)便已经开始忙碌出货,拍货选车、输入目的地、下单,不到一分钟便传来了司机响应的声音,不同大小和样式的家具从这里运出,被送往门店或客户手中。
企业员工正在使用AR识货扫描货物
云木空间成立于2013年,见证了从传统货运时代到互联网货运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也深刻感受到了数字货运发展所带来的便利。据物流负责人冯鑫全介绍,早期公司主要依靠熟人叫车,定价和服务不统一,用车也十分不灵活,而且公司在全国多地都有分点,并不是所有城市都能快速找到司机,不熟悉的司机不放心还得派个人跟车,也加重了公司的用人成本。
互联网货运兴起后,云木空间开始逐渐转向线上叫车,相比于传统货运模式,冯鑫全认为和货拉拉企业版合作以后物流成本降低约15%,而且月结账期等服务也大大节省了财务报销成本。
2024年6月,货拉拉的AR识货正式落地应用后,云木空间也是最早一批开始体验的企业。 “家具品类很多,大小形状各异,以前每次出货前都需要我们手动测量货物,或者根据包装箱的规格和数量进行计算,有时候遇上货物种类和数量多的情况,在货物体积评估上可能就需要花费十几二十分钟。”云木空间物流负责人冯鑫全介绍道。
谈及AR识货技术,冯鑫全笑言:“用上这个功能,感觉员工就像是一位‘数字侦探’,利用AR技术迅速锁定目标货物,并获取到所需要的信息,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8.2万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为14.4%,比上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从依托AI、大数据等技术把人、车、货、路等物流生产元素数智化之后进行最精准的匹配,再到AR识货精准推荐车型,避免物流资源浪费,互联网货运发展十年,车货匹配已不是难题。
数智化浪潮下的货车司机们
“太好了,今天出发前就拼好了两单货。”对于货拉拉司机黄世其师傅来说,能早上出车前就接上两个顺路的“拼车”单是一天最开心的事情了。点火,发车,黄师傅马不停蹄地前往平台智能推荐的装货点。
黄师傅在帮忙装货
“拼车”单是货拉拉2023年推出的一项产品功能,允许用户与他人共享货运空间,以降低成本并提升货运效率。在黄师傅看来,如果能提前把顺路的两单“拼”好,那么意味着司机跑更短的路程可以接更多的订单。“像我们4米2厢货的空间如果都能把它利用起来,客户省点钱,我们多赚点,对双方来说其实都有好处。”黄师傅说。
据黄师傅介绍,在2013年以前,货车司机们采取的还是“趴活”形式,时常会聚集在物流园门口,盯着门口的黑板,寻找接单的机会。这样的模式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搜寻和匹配,而且司机在返程时很难接到匹配的订单,空驶率也是居高不下。
互联网货运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信息不对称,不仅能够对车货供需情况实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实现更精准的即时智能调度,而且“拼车”单等产品功能也能够最大程度地优化货运资源配置,降低货车的空驶率、空载率和空置率。
据货拉拉大数据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全平台月活司机达90万,月活用户达1200万,2023年完单量同比增长34.7%,这也预示着数字货运替代传统物流的趋势进一步加深。
时代在发展,货车司机们也在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数智化的浪潮。开货车多年,黄师傅心里早已对北京的货运情况有了一张心中的“热力图”,但北京数十年变迁,这一张心中的“热力图”也难免会有疏漏。如今黄师傅拿不准的时候,也学会了打开货拉拉平台的“热力图”,看看哪里的订单集中,帮助提高接单效率。“一找一个准!”黄师傅笑着说。
打好物流降本增效“组合拳”
今年以来,国家和政府部门多次提及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将其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完善流通体制,加快发展物联网,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此前在国新办就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举行的发布会上,也指出要加快发展智慧物流和绿色物流,推进技术性降本提质增效。
在智慧物流层面,各大物流平台纷纷在加快自身的数智化进程。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上,京东物流、货拉拉等物流公司便展示了AI和数字化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最新落地和实践场景。
“推进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互联网货运平台的数智化发展至关重要。”货拉拉市场负责人王宫表示。2020年,货拉拉就开发了“智慧大脑”,用以提高车货匹配效率,今年AR识货也进行了升级,作为无需专门设备即可实现的物体测量功能,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助力提高车货匹配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此外,“拼车”单等产品功能的推出也有效提升了货车的利用效率,据货拉拉透露,在拼车完单量排名第一的城市东莞中,微货、小货、大货等货车车型的拼车单流水均高于快车单。
而在绿色物流层面,新能源货车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升。货拉拉大数据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8月,平台通过新能源车辆完成的订单近50%,其中广州、深圳等城市中新能源车完单占比60%左右,而海口、三亚等城市则超过80%。
夜幕降临,黄世其接上一单往家方向的“拼车”单,他希望明天能有更多的订单。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之下,社会货运流转率提升,像黄世其一样的货车司机们也多了一份期待。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