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手机哪款最好?2024年最佳折叠手机排行:遥遥领先,值得选 卫星通讯向中端手机渗透,无网通信成为有益补充
折叠屏手机哪款最好?2024年最佳折叠手机排行:遥遥领先,值得选 卫星通讯向中端手机渗透,无网通信成为有益补充,
折叠屏手机哪款最好?2024年最佳折叠手机排行:遥遥领先,值得选
哈喽,你好!我是原呵呵,点点关注吧,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折叠屏手机哪款最好?可折叠智能手机在 2024 年成为一个独立的产品类别。然而,这些智能手机往往非常昂贵,使得大多数消费者无法承受。
三星在这个市场上仍然无所不在,而且不乏可靠的竞争对手。我们的任务是比较 nextpit 最近评测的所有可折叠智能手机,并分享您应该选择哪种型号。
荣耀Magic V3: 2024 年最佳可折叠手机。
荣耀Magic V3是比三星Galaxy Z Fold 6更好的选择。它的外部和内部屏幕更大。后置和前置摄像头传感器都具有更好的分辨率,并在拍照时提供更多功能。荣耀在充电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与竞争对手相比,其电池容量更高。它也是市场上最薄的型号。唯一真正的缺点是其昂贵的价格和软件限制,其完善程度和功能不如三星。
荣耀Magic V3的亮点无疑是它的轻薄。去年的 Magic V2 已经非常薄,厚度为 9.9 毫米,而 2024 年的 Magic V3 则更薄,厚度为 9.2 毫米,使其也远薄于三星或谷歌可折叠手机,甚至比 Camila Rinaldi 去年年底测试的令人印象深刻的 OnePlus Open 还要薄。
手机的厚度几乎没有进一步削减的空间。 Magic V3 与小米 14 Ultra(9.2 毫米)一样薄,仅比 Galaxy S24 Ultra 和 iPhone 15 Pro Max(分别为 8.6 毫米和 8.3 毫米)粗一点。
我测试了Magic V3的绿色版本,其设计相对于上一代过时的外观有明显的改进。背面触感极佳,并且具有很好的防指纹性能。
背面还有重新设计的全新摄像头模块,采用了 Magic 6 系列的居中位置,看起来比 V2 上的摄像头模块现代得多。然而,加上 Magic V3 的新设计,相机的凸起更加明显,这可能是因为更薄的机身和更强大的变焦相机。
Honor为Magic V3配备了一个漂亮的保护套,但请记住,它进一步增加了相机的凸起,并带有可用作支架的可伸缩环。这个环看起来可以与镜头滤镜一起使用(类似于一些小米Ultra型号),但它没有螺纹可以拧入滤镜。前显示盒是一个单独的部件,需要粘合,并且没有设计不断地被移除。
在侧面,我们在右侧找到了带有集成指纹传感器的电源按钮(位于背面)和音量摇杆(正面)。顶部装有两个麦克风、可编程红外发射器和一个侧面发射扬声器。
底部设有 USB-C 端口、另一个麦克风、薄型双 SIM 卡托盘和第二个扬声器。不支持 microSD 卡,也没有耳机插孔。
尽管重量相对较轻,只有226克,但荣耀Magic V3拿在手上依然感觉很扎实。这家公司将这款手机的防水等级评为IPx8,但不具备防尘功能。
这两款显示器均为 LTPO OLED,每秒刷新次数高达 120 次,但也可降低至 1 Hz 以节省电量。两者都列出了高得令人难以置信的亮度水平,外部亮度最高可达 5000 尼特,而内部亮度最高可达 1800 尼特。
在户外使用手机没有问题。 OLED 显示屏的色彩一如既往地鲜艳。至于折痕,无论是视觉还是触摸,还是很明显的。有些内容可以很好地隐藏它,但稍微倾斜手机就会再次显示出来。
三星 Galaxy Z Fold 6:最佳替代品
三星 Galaxy Z Fold 6 比三星 Galaxy Z Fold 5 轻 14 克,并具有更多棱角,与早期一样。 三星 Galaxy Z Fold 6 在可折叠三星智能手机中首次获得 IP48 认证。盖板屏幕也更大一些,边缘也更加对称。然而,所有这些变化几乎都是多余的,因为它们在日常使用中并不明显。
三星 Galaxy Z Fold 6 有五种颜色可供选择:白色、灰色、粉色、午夜蓝和新款炭黑。背面涂层为哑光,并由 Gorilla Glass Victus 2 保护。这款智能手机的棱角稍多,边缘更平坦。它的重量比之前的型号轻 14 克(239 克)。这款智能手机也比 Z Fold 5 稍宽,高度也稍低。
它通过了 IP48 防水防尘认证,可承受 1.5 m 深度浸泡 30 分钟。大于 1 毫米的灰尘颗粒不会损坏智能手机。
从视觉上看,我发现与去年的机型相比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做工一如既往的细致。我真的很喜欢灰色那款。 IP48 等级并不疯狂,但三星是时候为其旗舰手机提供此类认证了。
今年三星 Galaxy Z Fold 6 握在手上更合手,这是一件好事。铰链在刚性和流动性之间提供了良好的平衡。你无法用一只手将其展开,但折叠和展开时的“咔哒”声却一如既往地令人满意。
三星 Galaxy Z Fold 6 拥有更大的覆盖屏幕,从 6.2 英寸增至 6.3 英寸。它是一个 120 Hz LTPO AMOLED 面板,受 Gorilla Glass Victus 保护。该盖板屏幕最高亮度可达到2600尼特。
是的,三星 Galaxy Z Fold 6 的覆盖屏幕更大一些,但它仍然不具有“普通”智能手机的格式。它更接近 Xperia 智能手机的屏幕比例。由于我的手指比较粗,所以使用键盘打字时还是有点不够空间。
三星 Galaxy Z Fold 的内部屏幕是 7.6 英寸 120 Hz LTPO AMOLED 面板,并由塑料薄膜保护,没有任何大猩猩玻璃。这里的峰值亮度也为 2,600 尼特。
我对内部屏幕没有什么负面评价,除了中间那条著名的折痕。三星 Galaxy Z Fold 6 运行基于 Android 14 的 One UI 6.1.1 皮肤。唯一实际的新功能是一些 Galaxy AI 功能,其中一些功能非常不错且有趣。
小米 Mix Flip:最好的翻盖屏手机
在小米 Mix Flip 和三星 Galaxy Z Flip 6 之间做出选择要困难得多。小米Mix Flip的相机性能更好,相机模块也更通用。电池寿命也稍长一些,更不用说更快的充电速度了。封面显示屏的功能也比三星的多得多。
然而,小米错过了IP等级和无线充电支持,并且遭受过热问题,更不用说收到的软件更新少得多。让我们倾向于小米的是更具功能性的封面显示屏,使得翻盖式外形比三星的产品更相关。
小米Mix Flip拥有简洁的设计,背面是磨砂玻璃,正面是大屏幕。然而,这款智能手机没有 IP 等级。这是大多数竞争对手不再犯的重大罪过。
小米Mix Flip拥有铝制框架、无特殊保护的磨砂玻璃背面以及由小米屏蔽玻璃保护的4英寸盖板显示屏。小米的可折叠智能手机有两种颜色:黑色和紫色。该智能手机没有防水防尘的 IP 等级。它的铰链可以以任何角度保持打开状态,因此智能手机不会自行关闭。
我发现小米Mix Flip的设计非常简洁。哑光背面触感舒适。圆角使其握持舒适。无论智能手机折叠还是完全打开,左侧的物理按钮都很容易使用。考虑到 Galaxy Z Flip 6 拥有 IP48 认证,缺乏 IP 等级令人遗憾。
小米Mix Flip的封面显示屏是4英寸AMOLED。分辨率为 2912 x 1224,像素密度为 460 dpi。刷新率为 120 Hz(不是LTPO),峰值亮度可达 3,000 尼特。
内部可折叠屏幕是 6.86 英寸 OLED 面板,边缘平坦,长宽比为 22:9。分辨率和像素密度与外部显示屏相同。刷新率在 1 至 120 Hz (LTPO) 之间变化,最大亮度为峰值时也为 3,000 尼特。
我非常喜欢使用小米 Mix Flip 的封面显示屏。它比 Galaxy Z Flip 6 的 3.4 英寸更大。用户界面也很好地适应了,以防止左上角的两个相机镜头妨碍。能够使用实际应用程序而不仅仅是小部件也是一个很大的优点。
内部屏幕也非常大。比色法相当生动,我非常喜欢它。这款可折叠屏幕也非常明亮。折痕在视觉上看起来很隐蔽,但触摸时仍然可以感觉到。最后,我希望屏幕的边框能更薄一些。
小米Mix Flip运行在 HyperOS上,这是小米基于 Android 14的皮肤。这款智能手机应该会收到四次 Android 更新和五年的安全更新。
三星 Galaxy Z Flip 6:最佳替代品
三星 Galaxy Z Flip 的防护等级为 IP48,而小米 Mix Flip 则没有任何 IP 防护等级。软件升级政策也很优越,三星的性能也远比小米稳定。
该软件也更加先进,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实施方面。它的电池容量比小米Mix Flip小,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电池寿命大幅下降。特别是充电速度非常慢,但三星具有提供无线充电的优势。如果它的封面显示屏允许使用更多应用程序而不仅仅是小部件,那么它在我们眼中将领先于小米Mix Flip。
首先,新款三星 Galaxy Z Flip 6 今年的价格上涨了 10%。人们可能会认为,到了第六代,这款设备会更便宜,但随着硬件升级和 Galaxy AI 集成,三星提高了翻盖手机的价格。
我测试了最后三款 Z Flip 机型,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星似乎正在使它们变得更加耐用。最新版本采用更方形的设计,握持时感觉更坚固。它也更强,现已获得防尘认证,其内屏峰值亮度从2023年的1750尼特增加到2024年的2600尼特 。
除了 IP48 防护等级和新的颜色选择外,Flip 的整体外观没有太大变化。然而,当你握住它时,它会感觉更加坚固——以一种好的方式,表明耐用性和质量,而不仅仅是沉重。所以,虽然外观基本一样,但是感觉更好。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用一只手几乎不可能打开三星 Galaxy Z Flip 6,这违背了整个翻盖手机的概念,对吧?
三星 Galaxy Z Flip 6 配备 6.7 英寸主显示屏,长宽比为 22:9,采用 AMOLED 屏幕。这是一款色彩缤纷的大显示屏。 三星 Galaxy Z Flip 6 的刷新率范围为 1Hz 至 120Hz,非常适合看视频和浏览内容。
说实话,这个领域没有任何真正的改变。正面显示屏仍然采用相同的 3.4 英寸 Super AMOLED 面板,刷新率为 60Hz。我最喜欢的是三星允许广泛的定制选项,并让我们与应用程序、消息和游戏进行交互。然而,它并不是最大的外部显示屏。
三星 Galaxy Z Flip 6运行 Android 14,并 覆盖三星的 One UI 6.1.1。三星承诺提供七年的软件更新,其中包括七次 Android 升级,以确保长期支持和安全。
喜欢本文的朋友记得打赏哦,也别忘了转发、点赞、评论和关注哦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卫星通讯向中端手机渗透,无网通信成为有益补充
日前,荣耀中国区CMO姜海荣在社交媒体上透露,X60系列新机将搭载卫星通信功能。据了解,配备这一功能的机型为X60 Pro的顶配版版。尽管目前该系列机型的配置和售价详情暂未揭晓,但结合荣耀X系列的市场定位,X60 Pro极有可能会成为接下来支持卫星通信功能价格最低的机型。
作为一项目前具备高度差异化的技术,卫星通信功能已经开始从旗舰机型逐步下沉,例如此前上市的努比亚Z60S Pro便是其中的一款代表产品。上市时仅为2999元起的价格,也使得其当时就曾引发诸多的关注,而即将上市的荣耀X60 Pro顶配版本,大概率将会把这类机型的门槛进一步拉低。
事实上,新技术的普及从来都不是是一片坦途,卫星通信自然也不例外。这个功能在不断提高市场渗透率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争议,矛盾的焦点就在于现阶段其并非是大多数用户的刚需,毕竟除了诸如户外运动爱好者等少数群体之外,大部分用户使用手机的场景几乎不会涉足需要卫星通信的区域,因此对于更追求实用性的消费者而言,卫星通信功能更像是徒增成本。
此前,vivo、OPPO、小米等厂商就采取了另一种解决方案,例如OPPO将具备卫星通信功能的机型作为一个特别版本,vivo则是将该功能作为旗舰机型顶配版本的专属功能。这种细分策略既避免了功能冗余所带来的成本提升,又能体现相关产品在同类竞品中的差异化,还更精准地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荣耀此次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仅将卫星通信功能放到系列定位最高的顶配版本上。
尽管卫星通信功能具备突破传统移动网络的覆盖限制,在特殊场景提供应急通讯服务的优势,但其在实际使用中的局限性也不少。比如在用户体验上,目前使用卫星通信功能的便捷性就还有待提升,其不仅需要确保设备处于无遮挡的环境中,初次使用还要经过相对繁琐的校准和寻星过程,与使用移动网络相比,显然可提升的空间还比较大。
为改善这一状况,部分手机厂商也开始进行积极的尝试,例如努比亚Z60S Pro就搭载了实体滑动键,用户一键即可开启卫星通信功能。
虽然目前卫星通信功能已经支持拨打电话和短信功能,但在没有移动网络覆盖的情况下,其与功能机就几乎没有了差异,仅能起到应急通信的作用,而非全天候、多功能的解决方案。因此目前包括SpaceX、吉利等厂商,正致力于构建更完善的卫星通信网络,试图在这个方面取得突破。
以SpaceX为例,该公司计划通过庞大的星链卫星网络在2025年实现手机直连,并支持语音通话和网络连接功能,并在同年分阶段实现物联网连接。但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在拥有6613颗特定星链卫星的基础,然而截至目前,星链V2 Mini卫星也才仅有64颗。
吉利的“未来出行星座”计划同样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该计划一期目标是在2025年部署72颗卫星、实现全球实时数据通信,二期部署264颗卫星、提供手机直连卫星服务,三期则是计划部署5676颗卫星、从而提供宽带上网服务。因此想要丰富卫星通信的应用场景,毫无疑问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同时还伴随着大量的技术挑战和资金投入。
此外成本问题也是当下制约卫星通信功能普及的关键因素,尽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相关产业链的成熟,卫星通信模块的成本已经大幅下降,但与硬件相关的隐性成本仍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定位相对较低的机型而言,为了满足卫星通信的需求,还需要对内部元器件布局进行优化、改进天线设计等,这些显然都会带来额外的成本负担。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想要使用卫星通信功能,用户还需要开通相关的套餐,价格并不便宜。
尽管现阶段智能手机的卫星通信功能还面临诸多局限性,但其在紧急情况的应急特性,以及在未来通讯协议标准中非地面网络或将扮演更重要角色的趋势,也促使其大概率将会继续保持逐步普及的势头,并有望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持续拓展用场景,成为连接偏远地区、填补其通讯盲区的重要桥梁。
不过对于用户而言,一刀切地将卫星通信功能用于解决所有移动网络信号不佳的痛点,就显得有些大材小用了。例如在城市边缘或乡村,移动网络信号不稳定可能导致通话中断或数据连接不畅的情况下,使用卫星通信来弥补就显得过于奢侈了。此前针对类似痛点的解决方案是对讲机,但这类产品对大多数用户而言使用频率极低。
针对这个现状,日前vivo方面宣布与联发科携手,将在X200系列新机上首发的“公里级无网通信技术”,就提供了一个更为经济实用的解决方案。据悉,该技术采用特殊的协议和算法,基于蓝牙LoRa(long range)扩频可在无网覆盖的环境下实现最大1.5公里的通讯能力,并会在手机上以对讲机应用的形式提供。不难发现,这个功能就填补了卫星通信与移动网络之间的空白地带,并且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地下停车场等移动网络信号受干扰或覆盖不足的情况下,就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vivo并非孤军奋战,OPPO方面此前就推出了类似的无网通信功能。他们在OPPO Reno 12系列机型上就首次推出了无网通信技术,并将会在即将亮相的新旗舰Find X8系列中继续搭载。虽然两家的无网通信技术有所差异,但功能却高度一致,都是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经济的通讯方案,以应对移动网络覆盖不足或信号干扰的问题。
由此不难发现,卫星通信功能与无网通信技术尽管看似有所重合,但两者并不冲突,反而形成了一种互补的关系。其中前者适用于需要更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场景,后者则专注解决非紧急状态下网络连接不畅的痛点,两者结合就能尽可能多场景的通讯需求。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发布于: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