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百科|常识分享
分享各种百科|日常
020信息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百科|新闻 >  中坦发展经验对话 专访坦桑省长:我们的农民喜欢中国专家的一切 荔湾华林玉器市场走向“电商时代”,直播引流日交易额超亿元


中坦发展经验对话 专访坦桑省长:我们的农民喜欢中国专家的一切 荔湾华林玉器市场走向“电商时代”,直播引流日交易额超亿元

发布时间:2024-10-26 15:06:55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

中坦发展经验对话 专访坦桑省长:我们的农民喜欢中国专家的一切 荔湾华林玉器市场走向“电商时代”,直播引流日交易额超亿元 

中坦发展经验对话 专访坦桑省长:我们的农民喜欢中国专家的一切

2024年秋天,第九届中非合作论坛会议将在我国举行,随着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成果展现在世界面前,并得到非洲国家的认可,中非合作正在更多领域中更加深入地展开。而其中,中非农业合作的历史格外悠久,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到共建“一带一路”的十多年来,众多中国农业技术、农作物品种,在非洲大地上落地生根,不断助力着非洲多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前不久召开的“探索发展道路:中坦发展经验对话”活动中,新京报记者专访了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长亚当·奇戈玛·阿里·马力玛,他介绍,过去十多年中,一批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在莫罗戈罗省长期推广示范适宜当地的农业技术,不断改变着当地的村庄和村民生活,“我们这里的农民,喜欢中国专家的一切。”

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长亚当·奇戈玛·阿里·马力玛。中国农业大学供图

一个非洲农业大省渴望引进中国经验

新京报:能否介绍一下莫罗戈罗省的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马力玛:坦桑尼亚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产值占GDP近1/3,一半的国土用于农业活动。莫罗戈罗则是坦桑尼亚的农业大省,位于其南方农业走廊,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但当地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亩产只有150斤到200斤左右,只有中国的1/5。莫罗戈罗还是整个东非地区大米的第一大生产地,每年生产约90万吨稻谷,大约占坦桑尼亚国内产量的60%。十多年前,我曾任坦桑尼亚农业部副部长,后来当过好几个省的省长,最近才成为莫罗戈罗省省长。坦桑尼亚面临的挑战是,我们有6500万人口,65%的人口以各种方式参与农业,也就是说有4000多万人参与农业生产活动,如何确保这4000多万人,可以通过农业活动,有稳定的生计和收入,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京报:你是否对中国农业有一定了解,莫罗戈罗省的农业,和中国农业有何相似之处,有何不同?

马力玛:中国已经从一个农业国家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大国,甚至成为了世界上的经济大国。这不是偶然,这来自中国政府多年来不断的努力,所以我想将中国的经验引入到莫罗戈罗。但如何引入呢?我想,我们要回顾一下五十年前的中国,当时的中国农业,与今天莫罗戈罗的农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比如生产力水平、技术水平等。但五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农业政策、农业科技水平等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想要学习和引入的,正是促成这些变化的做法和技术。

中国专家“小技术”带来“大丰收”

新京报: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和中国的农业专家接触的?他们和其他国家的专家有何不同?

马力玛: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和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接触,这十多年来,他们长期扎根在莫罗戈罗省的村庄和田野中,指导我们的农民改进种植技术、改善种植结构、拓展农业的功能,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并改善营养状况。如果你问一个坦桑尼亚的农民,喜欢中国专家吗?他们一定说喜欢。如果你接着问喜欢什么?他们会说喜欢中国专家的一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触?我觉得,中国的专家更注重实地操作,更多的是在田野里与农民一起工作,他们不仅是优秀的示范推广员,更是优秀的田间老师。他们和农民长时间在一起,已经成为非常亲密的朋友。这就像你和某人做了很长时间的朋友,有人问你喜欢你的朋友什么,你不知道你具体喜欢他什么,你只是喜欢他的一切。我可以很确定地说,中国专家在坦桑尼亚的乡村、农场总是很受欢迎。

新京报:中坦农业合作项目推动莫罗戈罗省的农业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

马力玛:举例来说,最开始,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在莫罗戈罗的示范村推广“小技术,大丰收”的项目,引入了适合莫罗戈罗当地情况的中国的玉米密植技术,并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推动示范户玉米产量至少增加了两三倍。后来又推广“小豆子,大营养”项目,引进了中国的大豆玉米间作、套种技术。坦桑尼亚本地以前很少有种大豆的习惯,但中国专家带来了新的技术,以及各种豆制品的做法,在村里教村民做豆浆、豆饼。豆浆富含多种营养,可以补充蛋白质,有效改善农民的营养状况,农民们也都很喜欢这种新的中国饮料。

从中国发展经验中学习

新京报:在你看来,“小技术,大丰收”“小豆子,大营养”中坦农业合作的十多年中,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

马力玛:从中国的经验中,我们发现,政府的投入和支持,是农业发展关键的一环,政府必须进行投资,使农民能够进行生产。举例来说,我们的一个地区种植了很多可可,政府给农民发放了种子等农资,但如没有修路,产品生产出来,就会因为运输的问题,没有办法带到市场上。因此政府必须通过更大力量的投入,不仅是在农业技术、种植结构等方面进行投入,还需要在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使得农民和农产品更好地与市场对接。事实上,过去一段时间,坦桑尼亚人口数量一直在增长,十二年前有4400万人口,现在有6400万人口,增加了2000万人。国家的经济能力和人均收入也发生了变化,人民的消费能力也提升了,我们对于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购买需求。如何通过生产,一方面提升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也要满足全国人民的食物需求?中国以不到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并且完成了脱贫攻坚,消除了绝对贫困,这其中的经验,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新京报:你觉得中坦农业合作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马力玛:全球农业在过去经历了数次绿色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中国当前在农业的许多领域,都站在世界的前列,我们希望可以学习这些经验,推动坦桑尼亚的农业革命,并成为整个非洲的榜样。

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马力玛表示,中国和坦桑尼亚的农业合作中,存在许多互惠互利的空间。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中坦合作未来有更多空间

新京报:你认为在中坦合作中,中国有哪些收获?

马力玛:中国和坦桑尼亚的农业合作中,存在许多互惠互利的空间,也有深化合作的巨大潜力。比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消费国,而坦桑尼亚有每年生产100万吨棉花的能力,我们可以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棉花生产国。那么,坦桑尼亚是否可能与中国产生更深入的贸易链接?我们正在认真考虑做两件事情,一是达到大约100万吨的产量,预计在两到三年可以实现,二是我们希望中国可以对坦桑尼亚的纺织业进行投资,这样坦桑尼亚可以通过产品增值受益,中国也可以通过投资获益。

新京报:你对未来有哪些期待?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深合作?

马力玛:我们更加关注的是生产力的提升,通过学习中国的技术,提升我们的农业生产力,推动农业产出更多的产品、获得更高的效益。举例来说,莫罗戈罗省有较大的养殖能力,我们希望对莫罗戈罗牛奶和奶制品进行规模化工业化的生产和投资,通过技术合作、投资等方式,使每头牛的产奶量增加3倍以上,全省每天生产50万升牛奶。我认为这是中坦合作可以推进的一个方向。再如,我们已经开始种植大豆,而中国市场有非常大的大豆消费需求,却缺乏种植更多大豆的土地,所以我希望这方面也能有更多合作。同时,我们正在推动来自中国的投资,中国是坦桑尼亚最大的投资国,我们希望在农产品加工的领域吸引更多来自中国的投资。

新京报首席记者 周怀宗

(李雯霏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陈荻雁


荔湾华林玉器市场走向“电商时代”,直播引流日交易额超亿元

新快报讯在荔湾区华林国际E馆,一家家珠宝玉器档口内,主播达人架起手机进行直播卖货,馆外还不时能偶遇正在“走播”的主播,这种人与货的精准对接,已经成为华林玉器市场的经营常态。在华林国际C馆七楼,多家珠宝检测机构进驻这里,对直播卖出的货品检测真、生成证书。几个直播平台的“云仓”忙碌着进行珠宝的打包、发货。日前,记者走访荔湾区华林商圈,这个全国最大的珠宝玉器集散地,正热情拥抱“直播+电商”,传统产业模式悄然改变。

华林商圈的直播间,正在直播带货

率先探索“电商+直播”模式

荔湾是广州千年商都的发祥地,十三行的兴起,带动了长寿寺、撒金巷口、第一津、青紫坊等各式各样的圩市发展,在此基础上,华林玉器墟应运而生。1986年,以华林寺为中心的华林玉器一条街,成为全国最大的玉器专业市场。至今,包括西来正街、康王路、茂林直街、新胜街、长胜街等在内,不计其数的玉器珠宝商店、档位,占了广州玉器交易总量的九成以上,华林珠宝市场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珠宝玉器市场。

目前,荔湾区共有珠宝玉器专业市场11家,市场内商户3038家,拥有电商直播基地2个,行业年交易额约200亿元(行业内部估算数据)。

2020年,依托华林珠宝产业带,荔湾区在华林国际布局域骉抖音直播基地。四年来,基地已逐步成长为华林珠宝直播产业带全链条服务基地,同时成为抖音、淘宝、微视频、百度等4个直播平台的授权云仓基地,业务涵盖珠宝检测、物流综合服务、珠宝设计、商业管理、珠宝供应链、店铺代运营IP孵化、电商教育培训,形成一站式的产业带服务体系,致力赋能珠宝直播行业各主体合规经营,助推传统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持续带旺、反哺华林珠宝商圈。

华林国际

记者见到,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华林国际C馆7层的域骉电商直播孵化基地,占地超一万平方米,这里入驻了6家珠宝检测机构,直播成交的货物从这里经过检测,再通过“云仓”打包并发往全国各地。“商家的货物只有经过检测,确保是真货,才能发到消费者手上。”域骉控股(广东)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帅说,消费者通过直播下单,平台起到监管作用,基地通过引入检测实验室,防止商家以乱真、以次充好。比起传统现场看货、交易,珠宝玉器直播带货正成为趋势,电商平台7天无理由退货等优势受到消费者青睐。

李帅介绍说,基地与超1.5万个合作商家、100多头部商家、50多家直播机构建立合作。其中广州抖音电商直播基地,服务团队200余人,合作检测机构8家。“通过精细化运营,覆盖商家超万家,云仓日均发货峰值10W+,日均成交GMV(商品交易总额)7000万+,并成功帮扶600多个商家匹配货源,完成直播运营陪跑,帮助商家从中腰部提升到顶头部,日均单量节节攀升。”

电商基地

同时,直播带来的巨大流量、交易量,促使众多珠宝玉器商家转战新模式。“华林商圈从只有一两家做直播电商,到如今有一两万家,整个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是顺势而为的。”李帅说,依托直播电商带来的还有华林商圈的出租率大大提高。“传统市场需要租一个档口,成本很高,因此很多商家考虑放弃租档口,因此会出现很多空铺。在华林商圈经营模式慢慢转变后,很多网红达人来这里逛市场、‘走播’,因此又吸引了商家回流来租档口。”

据了解,华林商圈直播产业形成规模化效应,依托珠宝玉器全品类产业供应链,借助“直播+电商”,华林珠宝玉器市场正进行商贸转型,也迎来更多的行业商机。

商户看好直播电商发展

在华林国际E馆,经营朱砂的商户吴建平说,通过直播线上销售,整个工厂的年销售额翻了两三倍。“我在华林做朱砂生意有七八年时间,去年华林国际E馆升级开张,我们进驻到这里,看中的是主播带货这种模式带来的销售增量。”吴建平说,一场直播大概需要备货2万至5万件,去年年货节半个月的时间就备了20万件货品。“线下可能购买几十、几百件,而线上直播,可能一两万,甚至五六万的出货量一下就秒没了。”据介绍,目前商铺的线上销售占比七成,线下仅占三成。

珠宝玉器主播正在走播

记者见到,华林国际E馆一二楼是产品供应链,三楼是直播间。“随着各大电商平台进入珠宝领域,为珠宝产业数字化赋能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机遇。”华林国际“新e选”项目发起人、广州沓名人集团创始人沓世聪介绍说,2023年,该项目在华林国际E馆开业,打造成全域流量于一体的新型交易平台。平台目前签约的商家有300多家,通过发挥主播达人流量优势,聚焦珠宝玉器“走播”模式,实现人与货的精准对接。“新e选直播每月累积GMV3亿元+,80多家商家每月累计销售额4亿+,一场直播最高达到1.39个亿。”

云上珠宝CEO王旌介绍说,该品牌来到荔湾华林商圈,是因为这里具备最成熟的供应链资源。云上珠宝线上运营多个珠宝达人账号打造个性化珠宝品牌,为末端消费者与源头供应商搭建两端供需对接平台,2022年总GMV18亿元,2023年总GMV80亿元。

政策扶持电子商务企业

据了解,荔湾区通过政策支持、人才引育等途径,培育了一批以云上珠宝、大卖家、洛神珠宝等为代表的优质珠宝玉器产业培育标杆品牌,通过独特的品牌理念、数智化转型等途径打造差异化优势,成为珠宝玉器产业的新起之秀。

华林商圈

政策方面,荔湾区先后制定了《广州市荔湾区促进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鼓励措施》《广州市荔湾区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扶持办法(试行)》《广州市荔湾区进一步促进优质企业发展办法》等优惠政策,从企业落户、发展成长、品牌培育、跨境电商、电商载体、支持电商活动、优秀主播奖、培育电商人才等全方面给予支持,自2023年以来,扶持企业超400家,发放扶持资金7000万元。进一步明确荔湾区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政策扶持,提振了电商企业信心。

荔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荔湾区珠宝玉器线上电商直播交易处于国内行业顶流,华林珠宝玉器市场直播业态发展迅猛,直播产业已经形成,并以多品类和成熟供应链的优势吸引更多各平台头部珠宝入驻,赋能华林珠宝玉器行业数智化转型。

采写:新快报记者谢源源通讯员荔宣

发布于:广东?

热门阅读排行
© 020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