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预警“慎入”网约车市场:司机3年增长166.8%,远超用户增长速度 “毛孩子”寄养“一窝难求”,宠物市场何时迎来百亿品牌?
多地预警“慎入”网约车市场:司机3年增长166.8%,远超用户增长速度 “毛孩子”寄养“一窝难求”,宠物市场何时迎来百亿品牌?,
多地预警“慎入”网约车市场:司机3年增长166.8%,远超用户增长速度
近期,多地监管部门针对网约车发布预警,再次引发有关网约车市场饱和的讨论。
各地针对网约车市场饱和发布预警不是新鲜事。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早在去年,三亚、济南、珠海等城市就先后发布了类似预警,提醒网约车接单量正在下降,运力已趋于饱和。
饱和背后,是供需两端不平衡的矛盾,网约车用户规模增长已经跟不上网约车司机数量的增速。2020年10月底,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254.5万本;到了2023年10月底,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633.4万本。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红星资本局表示,多地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对网约车市场而言意味着竞争加剧与准入标准提高、准入数量可能会受限,而网约车企业的可持续增长想象空间也将出现天花板。
网约车市场饱和
多地提醒谨慎“入场”
5月20日,江西景德镇市交通运输局发布了一则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通告,称市区网约车运力趋于饱和,提示谨慎进入网约车市场。
通告提到,受网约车及从业人员数量快速增加等因素影响,目前景德镇市区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在15单左右,单车日均运行收入240元左右,网约车市场运力趋于饱和,部分网约车平台因订单少导致车辆闲置。
图片来自景德镇交通运输局官网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在景德镇市之前,全国已有多地发布类似的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均提及网约车市场趋于饱和这一点。
5月16日,莆田市、商丘市两地交通运输局同日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通告。莆田市称,受多种因素影响,该市网约车运力已趋于饱和,单车日均单量及日均营收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商丘市表示,综合市区人口数量、群众出行需求、公交发展水平以及现有出租汽车里程利用率等因素,市区网约车运力接近饱和。
两市还公布了网约车市场相关数据。截至4月底,莆田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的平台公司在营的有14家,其中有10家日均单量小于1000单。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的驾驶员达24177人,据测算网约车全职驾驶员每小时平均收入30-40元,扣除成本后,月均收入约4000-8000元。
商丘市也提到,受网约车及从业人员数量快速增加等因素影响,截至4月底,目前市区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在15单至18单,单车日均运行收入200元至230元。
4月16日,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发布第一季度网约车投资经营风险提示,称车辆运力已远超实际需求,并公布了一组供需分析数据:“第一季度重庆市网约车月均出勤接单(每月有接单记录)的网约车约6.5万辆,占中心城区网约车总数的54.7%。以现有订单量规模,实际上很难支撑中心城区11.8万辆网约车全部参与运营服务。”
4月11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网约车行业运营动态与风险提示,称深圳网约车市场已趋于饱和,近年来,已陆续有从业者经过评估退出深圳市网约车行业。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各地针对网约车市场饱和发布预警不是新鲜事。早在去年,三亚、济南、珠海、遂宁等城市已先后发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风险预警的通告,提醒网约车接单量正在下降,运力已趋于饱和。
2020年200万司机服务3亿用户
2023年600万司机服务5亿用户
网约车市场饱和背后,是供需两端不平衡的矛盾,网约车用户规模增长已经跟不上网约车司机数量的增速。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0年10月底,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254.5万本。到了2023年10月底,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633.4万本。截至2024年3月底,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679.1万本。也就是说,短短三年多,网约车驾驶员证的数量增加了约166.8%。
除了司机,网约车平台公司的数量也在增长。2020年10月底,全国共有207家网约车平台取得经营许可。截至2024年3月底,这个数字上涨到345家,相比2020年10月,增长了66.7%。
从网约车头部上市公司的公开财报中,也能印证这一点。滴滴此前的上市招股书显示,2020年3月-2021年3月,滴滴国内年活跃司机数量为1300万(含网约车、代驾、顺风车等)。到了2022年3月-2023年3月,国内年活跃司机数量变成了1900万。
但网约车用户规模增长已经跟不上网约车司机数量的增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为3.65亿。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为5.28亿人,3年增长约44.6%。换个角度来说,2020年,200多万司机服务3亿多用户;到了2023年,已经是600余万司机服务5亿多用户。
有市场声音担忧,网约车市场趋于饱和,司机多订单少,司机收入下滑,最终会出现服务质量下降、司机乘客矛盾增加等问题。5月22日,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红星资本局表示,多地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对网约车市场而言意味着竞争加剧与准入标准提高、准入数量可能会受限,而网约车企业的可持续增长想象空间也将出现天花板。
柏文喜提到,出行企业除了应提升和完善服务,强化自身竞争力以提升市场份额、提供延伸服务和增值服务的方式促进自身业绩成长之外,还应与其他出行企业一起共同完善行业环境建设,促进行业发展与市场繁荣,从而在市场扩容中获得共同成长。
红记者 强亚铣
编辑 余冬梅
发布于:四川
“毛孩子”寄养“一窝难求”,宠物市场何时迎来百亿品牌?
今年春节宠物市场呈现出多元化消费趋势。宠物年夜饭和宠物春联销售量“异军突起”,宠物年夜饭节前销量猛增120%,宠物春联销售额增幅489%,各地的宠物美容、宠物寄养服务机构也热闹起来。
宠物年夜饭等销量猛增背后,体现了宠物经济何种发展趋势?哪些细分市场将迎来发展机遇?行业的春天到来了吗?
视觉中国供图
“毛孩子”寄养“一窝难求”,春节宠物市场火热
春节临近,当“铲屎官”踏上归家旅途,宠物通常无法和主人一起乘坐汽车、火车等出行,很多人会选择将宠物寄养。近日,宠物门店寄养服务正面临“一窝难求”,其服务价格也“水涨船高”。
北京一宠物店店长说,店里现在已有8只猫和4只狗预约了春节寄养。“工作日一天80元,春节期间一天100元。洗澡单收费,需要看狗的大小情况。”作为近年宠物市场出现的一种新业态,宠物寄养服务并非只是让宠物“居有其所”,大部分门店还准备了饮食、卫生、运动、社交等一揽子服务。
一家萌宠门店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有专门的宠物狗寄养乐园,为宠物狗提供3种不同大小、不同价位的房型,现在很多房型已基本约满,春节期间相关费用涨幅在50%左右。工作人员介绍,小型犬寄养,4平方米的普通房一天192元,9平方米的阳光房一天252元,带独立小院的VIP房一天357元。
今年春节期间宠物市场呈现多元化消费趋势。销售数据显示,狗春节衣服在年前数天内搜索暴增103%,宠物年夜饭节前销量猛增120%,宠物春联销售额增幅489%。除了宠物年夜饭,宠物春联、新年礼盒、服饰等具有节日特色的产品也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这些产品的热销不仅推动了宠物食品市场的细分和创新,也带动了整个宠物产业链的发展。
宠物消费服务火热,反映出宠物经济出正在不断扩容、快速发展。《宠物行业蓝皮书:2023中国宠物行业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宠物猫狗的数量已超1亿。
宠物年夜饭的销量激增,还与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密不可分。如今,消费者对于宠物的生活品质有着越来越高的追求。特别是在春节这样的重要时刻,人们更希望与自己的宠物共同分享节日的欢乐和仪式感。
视觉中国供图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细分市场迎机遇
贝恩公司2022年的宠物调研显示,60%左右的宠物主把宠物猫狗视作家人,今年的调研显示,相较于两年前,该比例上升了超过10个百分点。伴随人宠关系不断加深,宠物消费也从满足宠物基本需求延展至生活乃至情感层面,使用场景日渐丰富,产品需求和定制化程度都有所提升。市场从早期的宠物食品类目一枝独秀到多个类目百花齐放,数个细分赛道正脱颖而出。
数据显示,宠物食品、用品在宠物消费中占比高达五成以上,而宠物医疗占比也接近30%。这些数据清晰地揭示了当前宠物市场的消费格局。其中,宠物食品和医疗服务作为最基础的需求,构成了宠物消费的核心部分。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市场缺乏多样性。事实上,宠物食品、用品及医疗领域内部细分出许多弹性需求,如零食、特色服饰、预防医学产品等,显示出宠物市场在满足基础需求的同时,也在向个性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
同时,调研发现,近5年才开始养宠物的中国消费者占比达40%。随着这批宠物步入中老年,宠物营养保健品、宠物医疗、宠物保险,甚至宠物殡葬等细分赛道都将成为新的蓝海。
在产品端,阿里巴巴1688华中大区山东省总经理王源总结了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一是宠物智能用品增速较快,在欧美成熟市场对这些产品接受度非常高。二是小宠物用品需求逐步提升,例如仓鼠等需要提供基础的食物、水等用品的宠物。第三个趋势是越来越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喜欢创新产品。”王源还介绍,养宠人群开始关注宠物健康,除宠物的产品升级外,对素食的认知也会带动到宠物食品,未来可能还有植入项宠物产品,包括维护毛发、牙齿类的相关营养产品等。
宠物市场多元化细分赛道增多,呈多元化态势发展,宠物企业如何脱颖而出?业内人士认为,对品牌而言,一方面需要抓住新入局的市场机会;另一方面,应积极思考如何发现并满足宠物存量市场的中老年期需求,为宠物提供更好的陪伴。
视觉中国供图
“钱”景可观、“王者”缺席,国内品牌如何破局
“中国的宠物行业在过去十年中迅猛发展,并于2021年达到千亿体量。然而,这样的利好环境却尚未见证百亿品牌的诞生,十亿品牌亦是屈指可数。”近日,贝恩公司全球专家合伙人鲁秀琼如此表示。
《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宠物(猫犬)经济产业规模达2706亿元,同比增长8.7%;2023年产业规模达2793亿元,同比增长3.2%,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040亿元。行业逐渐发展出了覆盖宠物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国内宠物品牌崛起的机会就在眼前。
天元宠物表示,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提高、养宠人数增长,国内宠物行业拥有广大的市场空间和市场潜力。虽然近年来国内宠物市场保持快速增长,但是2019年我国城镇养宠家庭(犬猫)渗透率为23%,仍远低于美国等宠物行业成熟市场。
国产宠物品牌如何破局?创新是最有效的武器。天元宠物认为,技术创新是2024年宠物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农科院宠物营养团队首席研究员王金全介绍,烘焙粮、鲜肉粮等创新产品增速远超行业传统产品,是国内宠物食品企业升级迭代的重点。此外,针对一些细分需求,比如缓解人对猫毛过敏猫粮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具备一定市场空间,竞争较少,值得国内宠物食品企业关注。
作为当下的黄金赛道,宠物经济还吸引了一众品牌跨界掘金,前有小米、三只松鼠、联合利华等头部企业入局,后有森马等品牌跨界入局。在无数品牌跨界聚焦宠物板块的背后,彰显了宠物行业无穷大的可塑造性。
专家认为,未来随着宠物行业整体走向成熟,渗透率持续提高,大赛道的领先品牌可通过拓展品类开发第二引擎,从而突破十亿乃至百亿元,大体量规模的明星品牌有望持续涌现。
张丽娅 整理
发布于: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