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运过半全国铁路发送旅客同比增4% 卖爆39年的王守义,调料界的“老干爹”十三香,为何现在不香了
暑运过半全国铁路发送旅客同比增4% 卖爆39年的王守义,调料界的“老干爹”十三香,为何现在不香了,
暑运过半全国铁路发送旅客同比增4%
中新经纬8月1日电 “中国铁路”微信号1日消息,铁路暑运自7月1日启动,至7月31日时间过半,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23亿人次,同比增长4.0%,日均发送旅客1363万人次,铁路运输安全平稳有序。
国铁集团介绍,暑运以来,铁路学生流、旅游流、探亲流等出行需求旺盛,铁路部门统筹客货运输和防洪安全,精心做好暑期旅客运输工作,保障民生重点物资运输,有效防范应对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为旅客平安有序出行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运输支撑。
一是客运能力供给有效增加。统筹用好三季度调图、京广高铁全线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新线开通新增的运力资源,加大运力投放,全国铁路日均安排开行旅客列车10636列。用好铁路12306售票和候补购票大数据,通过加开临时旅客列车、动车组重联运行、普速旅客列车加挂车厢等方式,增加热门地区和方向运力,安排进京、进沪、进穗普速旅客列车满编组运行,最大限度满足旅客暑期出行需求。池州至黄山高铁、日兰高铁庄寨至兰考段、兰张高铁兰州至武威段等新线迎来暑运“首秀”,客流保持高位,极大便利沿线群众出行。在主要铁路枢纽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客车和乘务人员,有效应对了突发客流。紧密对接市场需求,精心设计线路,大力开行旅游列车,与景区、酒店联动,拓展消费新场景,助力旅游经济发展。保持普速旅客列车开行规模,继续开好公益“慢火车”,方便边远地区人民群众出行。
二是旅客出行体验持续提升。用好铁路12306候补购票、在线选铺等服务功能,兼顾长途和短途旅客出行需求,科学制定售票策略,及时发布旅行服务信息,提升了购票体验。积极推广计次票、定期票、旅游套票等新型票制服务,提升铁路畅行码、“静音车厢”、便捷换乘、互联网订餐等在途服务效率和品质,加强卧具备品更换清洗,做好站车卫生保洁,保障空调、供水等基本服务,持续提升列车餐饮服务品质,努力为旅客提供“一盒好饭”。做好老幼病残孕重点旅客服务,强化线上预约管理,提高线下响应效率,提供绿色通道和爱心服务。加强旅客乘降组织,优化进出站流线,根据客流变化动态增加安检验证通道,增派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加强与公交、地铁、出租车等交通方式协同联动,共享客流信息,确保有序接驳,打通旅客出行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是重点物资运输保障有力。用好大秦、浩吉、瓦日、唐呼等铁路主要煤运通道,加大万吨列车开行力度,全力保障煤炭运输,对发电企业用煤需求实行运力倾斜,助力各地迎峰度夏,7月份国家铁路累计发送电煤1.2亿吨,全国371家铁路直供电厂存煤可耗天数稳定在20天以上。做好粮食、化肥、抢险救灾物资等国计民生重点物资运输,开辟“绿色通道”,强化全程盯控,确保快速送达,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加强国际联运组织,高品质开行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四是铁路运输安全保持稳定。加强铁路防洪重点处所的巡守监护,对主要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排查整治,确保状态良好。积极应对台风“格美”等极端天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全力做好防汛抗洪工作,组织铁路干部职工加强线路巡查、设备检修,最大限度减少极端天气对铁路运输安全和秩序的影响。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积极应对强降雨、大风等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动态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采取停运、限速、迂回等措施,主动规避风险。加大运输服务资讯发布力度,及时公布列车停运、晚点等情况,做好车票退票、改签等服务,引导旅客安全有序出行。
铁路部门提示,铁路12306网站(含手机客户端)是官方唯一火车票网络售票渠道,请广大旅客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购票。铁路部门将根据客流需求和车票预售、候补购票情况,灵活动态安排运力投放,有出行需求的旅客请留意车站公告,或通过铁路12306网站(含手机客户端)查询列车开行信息。(中新经纬APP)
卖爆39年的王守义,调料界的“老干爹”十三香,为何现在不香了
每袋的利润只有8分钱,年收益却能高达20亿。
国民品牌王守义十三香开创了中国调料界的先河,而十三香的创始人王守义仅靠100元的启动资金,将十三香做成行业“大哥大”。
但是,如今的十三香竟开始驶向下坡路,年销售额只有海天调料的十分之一。
那么,王守义十三香为何会造成如今的局面?是经营不善还是品牌更新换代太快,亦或是其他原因呢?
王守义十三香如今的真实情况
在外卖行业兴起的今天,餐饮界对各种调料的需求量也日益激增。
许多商人预见调料界今后风光无限的未来,便纷纷做起了调味品生意。
从2010年起,层出不穷的调料在市面上疯狂销售起来。
到了2020年,调味品的市值从35.5亿慢慢激增到1500亿左右,可以说,调料企业正在如火如荼的席卷着市场。
而王守义十三香在这时销量却陷入下滑的趋势,反而是后来居上的太太乐集团占据了调料界40%的江山,就连依靠香菇酱成功出圈的仲景公司,股票价值也飙升至百亿元左右。
眼看王守义十三香集团即将陷入落寞的境地,此时它的高层决定改变营销策略。
2016年,王守义集团的董事长王银良引进了一批德国的调料生产高端设备,并重新盖了一座集办公与生产一体化的大楼,王守义十三香进入智能化的生产阶段。
有了现代化的设施,王银良又“大义灭亲”引进了新的人才资源。
以前,王守义集团的高层、销售和财务等一些重要的岗位,都是家族连襟人员来任职,这样的弊端是专业性不够,还可能造成以权谋私的现象。
所以,王银良委婉的将这些亲戚劝退了出去,然后开始采用内部员工提拔竞选和外部公开招聘的方式,来将这些职位补齐。
同时,王银良还减少了他两个亲弟弟的股权。
此后,王银良成了集团唯一有决策权的掌舵人,王银良开始专注在品牌研发上,只要员工提出好的建议,王银良都会认真解决。
而不管调料界市场如何变化,王银良始终坚守原料和配方不能改变的原则,保持真材实料的滋味。
王守义十三香集团在王银良的带领下,市场销量虽不如从前,略逊于其他品牌,但还是在调料界有一席之地。
王守义十三香的前世今生
王守义十三香的创始人王守义出生于医药世家,他的祖上在古时候经营着一家名叫兴隆堂的店铺,主要销售中药材和调味品的生意。
在王守义的祖父去世后,王守义继承了这间店铺,并得到了十三香的祖传配方。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兴隆堂的生意每况愈下,王守义为了维持家庭生活,把祖传秘方拿出来制成十三香来变卖。
起初,王守义只是在大街上进行叫卖,由于十三香完全采用20多种中药材的制作原料,味道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口味,所以当时生意非常好。
为了增加知名度,王守义在调料的外包装上都印上了“十三香”的字样,后来,王守义挣下了一点小钱,他们一家的生活也跟着好了起来。
1969年,国内发生了一些动荡,使许多生意人不敢再进行买卖交易,王守义被迫停止了十三香的售卖。
1984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王守义又开始重操旧业,他申请了一个营业执照,用100元的启用资金,在河南驻马店的一间小作坊里加工和销售十三香。
到了1984年的年底,十三香的生意越做越大,王守义自己根本忙不过来,于是,他的大儿子王银良决定辞职回家,和王守义以及三弟一起经营家里面的生意。
1985年,王守义父子三人设计出了十三香特有的品牌包装,并把十三香申报了商标注册。
1987年,十三香品牌注册完成,王守义三父子建立了大工厂来经营十三香。
1998年,是十三香品牌最巅峰的时刻,十三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当年成为全国30多个城市家庭的首选调料品牌,当年靠着8分钱的利润,年销售有4亿之多,一代商业帝国由此而生。
王守义十三香靠着薄利多销的经营手段,在2003年销售金额又增长到5亿人民币。
然而,王守义却在此时去世了,十三香没了王守义,品牌似乎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销量已经大不如前。
那么,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十三香不“香”了的原因
随着十三香定海神针王守义的离世,企业内部发生了许多改变,王守义的子孙后代动起了“坏点子”。
最先有想法的是十三香现任董事长王银良的侄子王太白。
王太白在英国留学的时候,就开始想着投资房地产的生意,他当年问家里要去几千万在英格兰的曼彻斯特买了十几处房子。
然而,英格兰遭遇了金融危机,当地的房价一跌再跌,王太白的资产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
但是,有钱就是任性的王太白又将400万的巨额投资了出去,结果还是赔个底朝天。
现在,王太白已经回到国内,在十三香集团上起了班。
而十三香董事长王银良也不满足集团单一的发展趋势,于是,他开始投资豆捞火锅店。
并在1年之内连开了500多家,可这些火锅店没开多长时间,就相继面临倒闭的境地。
后来,王银良又开始投资房地产、服装等产业,但都没能成功。
随着十三香集团在不务正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而导致了十三香的销量明显下滑。
加上市面上出现了许许多多十三香的冒牌货,十三香不“香”的原因也有情可原。
结语
十三香从行业翘首到如今的局面,最大的原因还是家族人员忘了初心,还好现在王银良迷途知返,专心经营调味品。
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塑,十三香还能重回巅峰。
在观看此文后,请朋友们踊跃点点“关注”和“赞”,以便您发现更好看的内容,也能快速与小编讨论感兴趣的话题,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